2025二月,立委上任一年,全台大罷免鬧劇襲捲而來,民進黨開始發動對多位藍營立委的罷免,無疑新竹市的特殊性成了「雙罷戰區」,市長高虹安、立委鄭正鈐均成為首要目標,這場罷免的背後,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的推動,強迫全黨配合,以及賴清德的默許,並動員全黨公職人員及服務處協助連署。罷免本應是公民監督的工具,但如今卻淪為政黨的政治鬥爭武器,讓台灣社會深陷對立與撕裂。
中央政府預算刪減活不下去?分明有鬼這場罷免潮除了以往的「抗中保台」持續炒作,另外一個根本原因——中央政府的預算爭議。歷屆政府在立法院審查預算時,均會面臨刪減,這是民主機制下的正常運作。然而,賴清德政府114年法定總預算卻還是創下新高,即便經過立法院調整,仍超過蔡英文政府時期的規模。如此膨脹的支出,不禁讓人質疑其是否在為選後的利益交換買單,圖利特定廠商或關係企業。更荒謬的是政府各部門竟配合演出「經費不足」的戲碼,監察院聲稱連衛生紙都買不起,甚至出現手語老師「消失」的誇張情節。預算科目部份可以靈活,卻演出拙劣劇本,既然各部門都在喊窮,那麼中選會為何從未表示經費不足,無法配合大規模罷免?
罷免高虹安就是搶救林智堅在新竹市,這場政治鬥爭尤為顯著。高虹安立委時期涉助理費案,在一審後市長遭停職,雖市政成果逐見端倪,其實是從上任到停職後始終遭受綠營的強烈攻擊。新竹市長的罷免,並非基於市政好壞,而是純粹的政治救援。原因理當是民進黨林智堅市長執政時期種下的爭議——新竹棒球場案,前期開挖可說是歷經百般阻撓而遲遲未見,綠營民代的指控更是火力全開。現今2025隨著棒球場的開挖,也發現了埋藏多年的大秘寶廢棄物,如今綠營卻更將這一切問題抹去,企圖以罷免現任市長來掩蓋林智堅的錯誤。
罷免鄭正鈐,最大原因又是「抗中保台」新竹市的政治生態向來多元,歷屆當選者得票率均未過半,顯示選民結構的特殊性,使這座城市成為各黨派的必爭之地。然而,這種多元性卻成為民進黨發動罷免的藉口,將得票率低與「民意不穩」畫上等號,企圖透過罷免戰拖垮鄭正鈐,為綠營奪回新竹市版圖鋪路。更可笑的是,為了正當化罷免行動,民進黨再次祭出「抗中保台」的老套路,指控鄭正鈐「賣台」。但請問證據在哪?鄭正鈐的言行何時有過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紀錄?這種無憑無據的政治抹紅戲碼,不過是為了炒作民粹、煽動對立,讓新竹市也淪為綠營鬥爭的戰場。
台灣的政治內耗停不了選舉、罷免、補選,這種無休止的政治鬥爭,已成為民進黨輸不起就發起罷免的固定劇本。在台灣四年一屆、中央地方分別兩年就會舉行一次的選舉,如今卻還要面對這場「政治精神虐待」。罷免的本質,原應是人民監督政府的工具,卻被綠營操弄成削弱異己的武器,讓台灣社會陷入惡性循環。更諷刺的是,這場無窮無盡的政治動員,甚至連部分綠營人士都看不下去,憂心台灣陷入無止境的內耗,對國家發展毫無助益。然而,民進黨當權派仍執意推動罷免,將整個台灣社會拖入對立的深淵。
當一個政黨只顧私利,不惜以罷免來撕裂社會,試問我們如何前進?面對經濟低迷、兩岸緊張、國際挑戰,民進黨若真有心為台灣著想,應該專注於治理國家,而非讓人民不斷陷入仇恨與對立。 (相關報導: 恐被開除黨籍?鍾小平爆罷免綠委名冊「來源」 北市黨部接獲檢舉送地方考紀會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地方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