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評估報告來了!卓榮泰揭2假設情境:稅率逾32%恐影響12.5萬人就業

行政院長卓榮泰11日赴立法院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因應案報告並備詢。(蔡親傑攝)

針對美國關稅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1)日於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評估若台灣被加徵10%至20%關稅,產業衝擊仍屬可控風險。但稅率若超過30%,台灣對美國出口恐大幅縮減達21%,台灣也恐因出口價格缺乏競爭力,導致產業面臨轉單、產能過剩風險;報告指出,屆時台灣工業產品出口美國恐衰退達26%,影響製造業產值5%及影響12.5萬人的就業機會。

行政院報告顯示,若台灣稅率低於其他競爭對手,且介於10%至20%,依經濟模型估算,對國內產業主要影響為新增關稅支出,尚不至於因額外關稅下,發生大幅降低國內訂單、產業轉移生產基地,對產業衝擊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因應部分,依出口貸款、出口拓銷、外銷貸款優惠信用保證、產業提升競爭力等各面向措施,以4年時間為期,規劃對於製造業及農業分別提供261億元、100億元規模的因應方案。在低推估情境下,總體的因應支援方案預算規模推算約為361億元。

針對維持32%稅率的情境,卓榮泰指出,在產業影響方面,經委由中華經濟硏究院採部分均衡模型,綜合考量主要國家被美國課徵對等關稅的稅率,包括台灣32%、日本24%、韓國25%、中國125%、歐盟20%、東協國家介於10%至46%、英國10%等,以及考量我國工業產品出口美國金額占總產值的比重,初步估算,台灣工業產品出口美國恐衰退達26%,影響製造業產值5%及影響12.5萬人的就業機會。

卓榮泰說,其中,對電子資訊、機械、運輸工具、重電及電線電纜、建材雜項、鋼鐵金屬、一般化學及家電都會受較大影響,推估受影響產業產值影響幅度在3%到14%之間;農業方面,包含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鬼頭刀、鱸魚等6項輸美占比較高的產業。另外,對於880億特別預算產業補助,卓榮泰說明,行政院會原預計下周以特別條例通過,但因局勢變化,正思考多一周觀察以完善特別條例內容。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