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錢人比一般人更精打細算?富豪曝1消費觀念,和窮人有天壤之別

有錢人怎麼越來越有錢?因為他們更懂得分配預算,透過精打細算,讓錢發揮放大效果。(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記不記得我們在第一章提過有錢人的寬裕心態?有錢人從事任何活動都同樣游刃有餘,但在預算方面更是如此,我們又稱之為財務規劃、金錢管理、現金流控管。不管你用哪一個專有名詞,基本上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預算。但這不只是一種心態,有錢人有時甚至比窮鬼更有必要好好精打細算,原因如下。

為何有錢人比一般人更精打細算?有預算才能掌握機會

有錢人與我們有一大不同:有錢人的世界常有機會找上門。有可能是有良好的法拍屋物件、稍微裝修就能立刻出租,條件是當下有現金才能得標;或是財政年度結算前,有機會捐一大筆錢給他中意的慈善單位(然後從國稅局手中拿到甜滋滋的稅務優惠)。其實啊,有錢人視為機會的地方,常常被我們一般人當作障礙。(股市下行?買、買、買, 不買怎麼在景氣回溫時獲利呢?)但這些機會,都需要錢。

有錢人也像你口袋空空

有錢人說「我的身價是1000 萬美金」時,不表示他有1000萬美金的現金坐在銀行帳戶裡頭。他實際上的意思比較像是「我擁有一系列的資產組合,而這些資產的總值合計,減去我身上的負債,包含是任何形式的債務、借款、房貸等等,結餘為1000 萬美金。」現金只是資產的一種形式。幾乎每一個有錢人身上,都不會只有現金這一種資產組合。

事實上,有錢人的資產有很高的機率,是屬於非流動性(非現金)的持有,包含自宅、其他房地產、投資帳戶、退休金帳戶、公司持股, 還有其他各式各樣不能像現金一樣自由「花用」的資產。預算就是讓有錢人能從資產中提取現金的方式,讓他平時使用的現金帳戶不至於見底。有了好的預算,他就知道應該計畫什麼時候、將哪些資產組合重新調整分配,來確保他日常所需的現金能夠即時存取。有錢人要錢幫他賺更多錢。

有錢人也不喜歡留太多現金在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中。為什麼呢?因為他想要錢出門賺錢啊,記得嗎?他們希望錢努力工作賺錢,而錢待在銀行帳戶裡,可沒有在賺錢。有很多現金帳戶是沒有利息的—就算有,也可能少得不像話。傳統的活存帳戶也多不了多少。有錢人瞥一眼那侮辱人的利率便立刻掉頭說:「哼,我才不要。」

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把幾百萬現金放在銀行裡,而是將這幾百萬分配到不同的投資機會中,以求得最大化的報酬率。他們策略部署、分頭進擊。他們計算自己能承受的風險,自己或請人研究不同的投資工具,然後將現金分別投入。換言之,他們有預算。

請記得,有錢人的心態是:「我要怎麼運用我既有的資源來賺更多錢?」要這麼做,他一定要有計畫,絕無例外。沒有預算習慣的有錢人囂張不了多久若不能掌握有錢人的心態,年薪幾十萬美金的人也有可能捉襟見肘。這是為什麼呢?朋友們,謹記這五個字:由奢入儉難。

簡單來說,過慣了好日子是很恐怖的。這句話的背景是,高收入者容易過起日益奢華的生活。不管是從正職還是投資中,當人們越賺越多時, 如果不好好計畫管理, 也很容易越花越多。你可能會因為升官了,所以搬到比較好的大樓、買了奢侈品牌的包包、一台新車等等,整體而言,在日常生活的開支上都比以前大手大腳。

生活品質的提升很誘人,而且常讓人渾然不覺(所以我說恐怖啊),但只要採取一些進階的預算技巧就能避免捉襟見肘的狀況,例如,採用價值開銷法並考慮「不容妥協」的部分。

作者介紹|屠惟安

前華爾街交易員,華麗轉身後,目前同時是教育家、公眾演說家、主持人、創業者、自媒體巨擘等,更創立了財務平等平台「Your Rich BFF」(你的有錢好朋友)並擔任其執行長。

自2021年上傳第一則抖音短影片,至今仍致力於推廣財務平等知識,成為坐擁600萬追蹤粉絲的跨平台明星網紅,更躋身2023年富比世「30歲以下的30位新星──社群媒體類」(30 Under 30—Social Media Forbes)與第一屆「頂尖內容創作者」(Top Creators 2022)名單。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