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國祭出「對等關稅」,其中對台灣輸美商品課徵高達32%的稅率。這項政策雖排除了部分高階半導體產品,但資訊通信科技(ICT)終端商品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顯示器、網通設備等全數納入課稅範圍,對台灣出口造成重大打擊,尤其是這些產品原本即占台灣對美出口總額極大比例,關稅提升意味著出口成本提高、價格競爭力下降,企業可能因此喪失大量訂單。
加上美國是台灣機械工具與精密製造業主要市場之一,這些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首當其衝,恐出現營收驟減與外銷動能衰退,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就指出,若32%稅率全面實施,將讓台灣每年須額外繳納300億美元的關稅,進而拖累我國GDP約3.8%。
關稅是對誰課?最終又由誰埋單?
許多人直覺認為,關稅是出口國必須負擔的稅金,但實際上,美國的關稅徵收對象為進口商,也就是負責進口外國商品至美國的美方企業,然而,這筆費用最終是否會轉嫁出去,則取決於市場供需結構與產品的替代性。
若進口商掌握強大通路並面對剛需產品,便可能直接提高售價,由消費者埋單;反之,若產品替代性高,價格敏感,進口商為維持市占率,往往會要求出口商降價吸收部分關稅壓力;還有一種常見情況是雙方協商,共同吸收部分關稅成本。
以美中貿易戰期間為例,多項研究指出,美國企業與消費者實際承擔了超過90%的關稅成本,造成美國內部商品價格上揚、通膨壓力上升。這種結構在對台灣開徵關稅時極可能再次上演。
美國人會感受到什麼?iPhone、Nike真的會變貴嗎?
此次對等關稅對美國本土品牌也構成間接衝擊,以蘋果為例,雖然該公司為美商,但其iPhone與iPad等產品絕大多數組裝於中國、越南及印度,而這些地區同樣被川普政府列為高關稅對象,例如中國課徵54%、越南46%、印度26%的關稅,使得整體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Wedbush分析師指出,若蘋果決定將組裝線遷回美國,成本可能飆升2至3倍,將終結目前千元美金以下的售價水準。假設蘋果選擇轉嫁成本,未來高階機型如iPhone 16 Pro Max售價可能從新台幣5.3萬元暴漲至7.6萬元;Nike亦面臨相同問題,目前其近五成鞋類產品在越南製造,被課徵46%關稅後,每雙鞋成本增加約新台幣270元,單一貨櫃(8000雙)額外成本高達220萬元。
若品牌選擇在全球同步調價,消費者將感受到明顯漲幅,儘管目前台灣本地零售尚未出現漲價,但若關稅戰持續,漲價只是時間問題。
為何川普執意推行?不怕股災也要關稅?
川普推出「對等關稅」的政策核心,在於其對美國長期貿易逆差的不滿。根據川普政府說法,美國長期處於巨額逆差,代表其他國家對美輸出商品享有不對等關稅待遇,例如歐盟對美國汽車課徵10%關稅,而美國僅課2.5%;印度對哈雷機車課徵高達100%,而美僅徵收2.4%。 (相關報導: 50國排隊,日本為何被川普點名「先來談」?他們派誰去?談判籌碼是什麼?這幾招台灣學得來嗎? | 更多文章 )
川普據此主張應實施對等報復,藉由大幅調升進口關稅,迫使對方讓步,他過往就曾推動《美國對等貿易法》,企圖取得總統單方面調升關稅的授權,儘管多數經濟學家批評這類關稅實質是對美國消費者與企業徵稅、傷害競爭力,但川普團隊仍認為關稅是談判槓桿,能使他國回到談判桌,改善結構性貿易失衡。即使造成國際股災與美股重挫,川普仍堅持此舉是「短痛換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