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清明節是華人傳統的重要節日,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時刻,也承載著對祖先的敬意與感恩。然而,祭祖方式因埋葬形式不同而有所差異,無論是土葬、塔葬,還是環保葬,各自有不同的祭拜習俗。此外,供品選擇、祭拜流程、時間禁忌等細節也需要特別留意,以免觸犯禁忌或影響儀式的莊重性。本篇整理清明掃墓的注意事項,包括不同安葬方式的祭拜重點、供品挑選須知、掃墓流程與時間、金紙種類,以及適合參與祭拜的人員,幫助大家以正確方式表達對祖先的追思,同時避開不必要的禁忌。
清明節拜拜習俗禁忌一次看
一、不同埋葬方式的祭拜差異
1. 土葬(傳統墓地)
需「掃墓」:除草、整理環境、壓墓紙(象徵修繕房屋)。祭拜流程較完整,包含整地、供品、燒金紙等。
2. 塔葬(靈骨塔骨灰罈)
簡化流程:無需除草,供品擺放於塔位前或指定位置,注意塔內禁燒香或燒金紙。部分塔位空間有限,供品以簡單鮮花素果為主。
3. 環保葬(樹葬、花葬、海葬等)
不立碑、不設牌位,祭拜方式較自由,現在也有雲端牌位,省去供奉在家裡的空間,打開電腦上網隨時都可以祭拜牌位,現在的住家空間格局相當限制,雲端牌位可以為現在的小家庭解決不少問題。可於埋葬處獻花、默禱,或改在家中祖先牌位前祭拜,沒有牌位者,誦經念佛迴向也可以。
二、供品選擇與禁忌
供品類型
▪️傳統供品:三牲(雞、豬、魚)、飯菜、紅龜粿、草仔粿、發糕(象徵發財)、酒水(看先人生前是否有習慣,非必備)。
▪️水果:單數為吉(3或5樣),宜選蘋果(平安)、橘子(吉利)、柚子(保佑)。
▪️零食:餅乾、糖果、罐頭。
▪️注意事項:雖然供品以先人生前喜愛的為主,但盡量減少葷腥肉類,能以素食最佳,祭祀過的供品都比較容易變質,肉類更容易腐敗,帶回食用容易出問題。
禁忌物品
▪️水果:成串或多籽:香蕉、葡萄、荔枝、龍眼(象徵厄運連串、不潔)。
•空心水果:蓮霧(無心祭祖不敬)。
•諧音不吉:梨子(離開、分離)、芭樂(籽不好消化,象徵不敬)。
•釋迦(形似佛祖頭,對神明不敬)。
▪️花:避免整束玫瑰(帶刺)。
▪️其他:避免祭拜先人生前不愛的食物。
三、祭拜流程與時間
流程步驟
1. 整理環境:清掃墓地或擦拭塔位,現在有管理的塔位平時就都有專人在維護,塔位的部分就不一定要擦拭。
2. 擺供品:依序擺放酒水、食品、水果。
3. 上香祭拜:先拜土地公(后土),再拜祖先。
4. 燒金紙:順序為土地公-->祖先,新墳需燒「銀紙」為主。
5. 結束:香燒過半後擲筊確認,收拾供品時留部分象徵分享(如撕小一角糕餅放在墳地旁邊)。
日期與時辰
▪️日期:清明正日或前後10日,新墳需在「春社日」(立春後第5個戊日)前祭拜。▪️時間:上午5點至下午3點,避開傍晚陰氣重時段,犯太歲生肖(蛇、豬、猴、虎)最遲下午三時一刻前必須離開墳場。
四、新墳培墓儀式差異
▪️時間:葬後前3年需「培墓」,選清明前吉日。
▪️供品:鮮花素果、紅湯圓(團圓)、熟蛋(脫殼新生)、「子孫燈」(象徵添丁)。
▪️儀式:
修補墓園、墓碑描字。
祭拜后土時需備「三色金」(刈金、壽金、土地公金)。
新墳金紙以「銀紙」為主,舊墳改用「刈金」。
五、金紙種類與選擇
▪️土地公(后土):刈金、壽金、福金。
▪️祖先:大銀、小銀(新墳)、往生錢(印有經文)。
▪️通用:蓮花金、庫錢(補運)。
▪️注意:環保葬或塔葬可改用「環保金紙」或紙錢袋代燒。
六、禁忌與不宜參與者
祭拜禁忌
▪️衣著忌紅、紫或全黑,以素色明亮為宜。
▪️忌嬉鬧、踐踏他人墓地或評論他人祖先。
▪️孕婦、重病者、3歲以下幼兒避免掃墓(防沖煞)。
▪️掃墓後勿直接回家,先至公共場所或大廟待個15分鐘後再返家,回家後以艾草、芙蓉皂淨身。
生肖沖煞
▪️當年「沖太歲」生肖者(如2025年屬豬者)可請家人代拜。
▪️若需參與,可佩戴護身平安符或祭拜後過火爐除穢。
七、其他注意事項
▪️宗教差異:基督、天主或伊斯蘭教等家庭可改以鮮花追思,不拘傳統形式。
▪️環保考量:減少燒金紙以最低量即可,改以鮮花、心念追悼,誠心最重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柯柏成 (相關報導: 2025上半年12星座運勢曝光!唐綺陽曝雙子座迎來財運高峰、巨蟹事業有貴人提攜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