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解析何謂「戰爭經濟」:歐洲和平是否面臨風險?

2025年2月22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從托列茨克鎮(Toretsk)的一個掩體中發射了一架無人機。(Ukraine's 93rd Mechanized Brigade via AP)

什麼是「戰爭經濟」?「戰爭經濟」並沒有官方定義,但它具備許多特徵。戰爭經濟指的是一個國家動員其資源、製造能力和勞動力,以支持軍事準備和戰時生產。

最顯而易見的經濟變化是工業生產的轉變——從消費品製造轉向武器、彈藥及其他軍事裝備的生產。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公共政策專家佩妮·納斯(Penny Naas)表示,現代武器除了需要傳統的軍事硬體外,還需要技術和數位服務方面的投入,例如軟體、數據分析、衛星系統以及網際網路。

為管理好這一切,政府通常會加強對關鍵行業和資源分配的集中控制,以便優先將原材料投入與戰爭相關的產業和產品上。此外,燃料和食品等物資可能會受到配給,以優先保障軍事需求。

誰從戰爭經濟中受益?

「在真正的戰爭經濟體系下,整個社會的所有領域都會被重新調整,轉向保衛家園。」納斯表示。

這種調整代價高昂,政府支出通常會大幅成長,並可能導致政府債務增加、通貨膨脹加劇、稅收上升以及社會福利支出的減少。

布魯塞爾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Bruegel)的研究員、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教授阿爾明·斯坦巴赫(Armin Steinbach)指出,軍工企業、數位技術公司、資訊與情報機構以及製藥和醫療技術行業往往是戰爭經濟的主要受益者。

「轉向戰爭經濟有時會推動科學和技術進步,」斯坦巴赫對德國之聲表示,「新型通信系統、噴氣發動機、雷達和情報技術的發展都將惠及其他產業。」

如何過渡到戰爭經濟?

從民用經濟向戰爭經濟的轉變可能是漸進的,也可能是迅速的,具體要取決於形勢的發展。

在二戰期間,德國因提前策劃戰爭,因而獲得先發優勢,而美國、英國及其他盟國因缺乏準備,不得不倉促應對。

如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情況類似。

俄羅斯顯著提高了軍費開支,加強了軍工生產,並實施資本管制以限制資金外流。通貨膨脹上升,政府也通過增加公共支出來維持國內經濟運轉。

相比之下,經濟實力較弱的烏克蘭處境更為嚴峻。由於烏克蘭是被攻打的一方,因此不得不為生存而戰,也在不斷加大對戰爭的投入。據斯坦巴赫介紹,目前烏克蘭將58%的預算用於軍事開支。

與俄羅斯類似,烏克蘭也動員了大量人力以支持戰爭,這使得許多經驗豐富的熟練工退出傳統勞動力市場。此外,在政府的要求下,許多工廠已改造為生產武器和彈藥。

還有哪些國家處於戰爭經濟模式?

由於持續的軍事衝突,包括緬甸、蘇丹和葉門在內的許多國家也幾乎處於戰爭經濟模式。

巴以、敘利亞、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裡亞發生的持續沖突導致經濟動蕩,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都將資源優先用於軍事活動。

以色列已增加國防開支,並加大軍工產品生產。大量勞動力被徵召入伍,導致民間就業市場受損。為了彌補軍費開支,以色列政府提高了增值稅(VAT)、水電燃氣等生活基礎設施費,以及房產稅。 (相關報導: 《華郵》獨家批露:五角大廈機密備忘錄—唯一迫近威脅就是中國,印太最大危機就是台灣淪陷 更多文章

歐盟準備重新武裝

由於美國對烏克蘭、北約以及歐洲的整體支持在減少,美國總統川普轉而向俄羅斯總統普京釋放友好信號,這一轉變使得歐洲的跨大西洋安全保障面臨重大挑戰,歐盟近期被迫加快采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