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住民族委員會 (以下簡稱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歷時三年精心製作,4月即將於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視)隆重推出!昨(28)日在桃園市復興區角板山公園泰雅帽造型天幕活動場舉辦部落首映會,吸引了眾多族人與在地青年返鄉一睹首映,開場在歌手呂薔 Amuyi現場演唱動人的族語歌曲下,為這場文化與歷史交會的盛會揭開序幕。
一段被迫遷離的記憶、一頁尚未平反的歷史、一場走過八年抗爭與和解的歸途——原視《百年原殤》系列之大豹社抗日戰爭紀錄片《重燃之燼》與劇情短片《虹霧》。原民會楊正斌參事致詞時表示:「透過影像重新詮釋歷史,不只是還原過往,更是希望以族人的視角進行社會溝通,讓原住民族的記憶被正確看見。」而桃園市復興區蘇佐璽區長也強調:「原住民族不僅是這片土地的主人,更為守護家園付出過犧牲,透過這樣的作品,有助於走向更細膩的轉型正義與社會融合。」
8年奮戰仍無法回到原鄉 族人口述歷史一點一滴追尋歸途
大豹社抗日戰爭發生於1900年至1907年間,位於大豹溪流域的泰雅族大豹社部落,面對日本總督府施行的「理蕃政策」,雖勢單力薄,卻展開長達八年的奮戰,為守護部落、抵抗殖民入侵而不懈抗爭。最終,族人選擇以和解方式保存族群生命,但令人心痛的是,在殖民者的角度中,所謂「和解」卻被解讀成「投降」,而事件過後,大豹社族人被迫遷往他地,再也無法回到原鄉,那片共存共榮的土地,也逐漸沉入歷史的塵埃之中,
紀錄片《重燃之燼》泰雅族導演曾宇平 Behuy Masao,成年後才知曉原來高祖父Watan Syat是大豹社的頭目,亦讓他展開對家族、對大豹社事件歷史的尋根之旅,追尋祖先如何面對殖民者,並記錄族人後代以自身記憶與口述,一點一滴拼湊出那段被掩蓋的歷史。他在片中亦爬梳大豹溪山林、樟腦資源豐富土地上的生活痕跡,那是一個原住民族群與漢人村落互相照應的時代記憶,然而直到日軍入侵,一切迥然變貌。
導演曾宇平 Behuy Masao也在片中點出,「大豹茶」如今成為三峽地區推廣在地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實則為日治時期日本人引進並開發的作物,與泰雅族大豹社的原始生活方式並無直接連結。大豹茶是殖民過程的產物,卻被包裝成地方特產,這段揭示讓觀眾深思,看似日常的文化標籤背後,其實潛藏著歷史誤植與敘事錯置;也強化了影片核心主題「唯有回到族人的視角,歷史才能被真正看見與理解」。
而劇情短片《虹霧》則由導演簡學彬執導,以族人被迫遷徙後的家庭故事為主軸,從高祖父女兒Loba的視角出發,描繪族人為了讓家人團聚、為了不要再讓日本人打擾部落族人的生活,不得不在困境中妥協,自願前往日軍作為和解的籌碼,但令人動容的是,Loba在片中堅定地說,即使無法再回部落,但永遠都是泰雅族人、是大豹社的一員,如此不忘根的堅毅,與犧牲小我、成全族人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相當令人不捨與感動。 (相關報導: 桃園原民健兒蓄勢待發!蘇俊賓授「幸運之箭」,誓奪五連霸榮耀 | 更多文章 )
此時,劇情一轉,在談判當日Loba卻被日本人拒絕,更失去了兩個弟弟,也開啟了Watan Syat家族最深的悲劇。從《虹霧》劇情中,不僅是還原歷史,更彷彿引領族人、觀眾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年代,體會抗戰帶來的傷痛、族人守護家園而選擇和解的權衡,劇情片首映現場一次又一次撼動觀眾,紛紛落下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