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國安團隊誤將《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拉進機密群組,並且不慎將轟炸葉門叛軍胡塞武裝的作戰計劃洩漏。這則新聞24日佔據了美國媒體的顯著版面一整天,因為這意味著副總統范斯、國務卿魯比歐、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等一干重臣全無資安意識,不但使用的開源通訊軟體討論機密事務,甚至連誰在群組裡也未經審核,螺絲之鬆讓人歎為觀止。更有意思的是,親自「參與」了這一票大官討論的媒體人高德柏格,也在《大西洋月刊》寫下了自己的見證。
這篇〈川普政府誤將戰爭計畫傳給我〉(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ccidentally Texted Me Its War Plans)隨即登上《大西洋月刊》的熱門新聞第一名,總編輯高德柏格(Jeffrey Goldberg)坦言「一開始我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是他確實在美東時間3月15日下午2點美軍的炸彈落在葉門之前兩小時,比絕大部分的人率先得知美軍的攻擊計劃。
因為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當天上午11點44分發送了一份戰爭計劃給他,內容包括了詳細的武器、目標與攻擊時程。
高德柏格寫道,這一切其實要從3月11日說起,畢竟他根本不是川普國安團隊成員,雖然他是《大西洋月刊》總編輯,但他也無權更沒有任何機會加入國安團隊的討論群組。不過3月11日那天,高德柏格在加密通訊應用程式Signal收到一則加好友請求,發訊者顯示為「Michael Waltz」(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
高德柏格坦言,雖然他知道瓦爾茲是誰,但川普政府與媒體關係緊張(尤其《大西洋月刊》是妥妥的「左媒」),川普過去還曾公開點名批評高德柏格,這讓他不敢確定這個「Michael Waltz」是不是瓦爾茲本人。高德柏格一度猜想這可能是詐騙或者網路釣魚,想在這個廣受記者喜愛的開源加密通訊軟體上騙取個資或者重要消息,但他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個加好友請求,或許瓦爾茲真想跟他談談烏克蘭或者伊朗問題。
被拉進「胡塞PC小組」
高德柏格加了瓦爾茲好友後,整整兩天沒有發生任何事。但是3月13日下午4點28分,他收到被加入群組的通知,這個討論群名為「Houthi PC small group」(胡塞PC小組)。然後瓦爾茲發言:
「各位團隊成員—建立這個群組以便未來72小時針對胡塞武裝進行協調。我的副手Alex Wong正召集一支『虎隊』,包括各部門副手與幕僚長層級的成員,跟進今早在白宮戰情室的會議。稍晚他會發送行動清單。」
「請提供你們部門中最合適的聯絡人,以便我們在接下來幾天(含週末)進行協調,感謝。」
僅僅1分鐘後,一位顯示為「MAR」的使用者—即國務卿馬可・魯比歐(Marco Antonio Rubio)寫道:「Mike Needham代表國務院」;
「JD Vance」(范斯)這個帳號回應:「Andy Baker代表副總統辦公室」;
再過1分鐘,「TG」帳號(可能是Tulsi Gabbard的縮寫,亦即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寫道:「Joe Kent代表國安情報總監辦公室」;
9分鐘後,「Scott B」(可能是Scott Bessent,財政部長貝森特)寫道:「Dan Katz代表財政部」;
4點53分,「Pete Hegseth」(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的帳號回應「Dan Caldwell 代表國防部」。
5點24分,「John Ratcliffe」(中情局局長雷克里夫)指派一名中情局官員加入;
6點34分,「Brian」回應「Brian McCormack 代表國安會」。
意外闖入最高國安團隊會議的高德柏格說,最後共有18名成員加入這個群組,包括
看來,白宮首長們都已齊聚此群組。總計共有18名成員,包含國安會官員、中東與烏克蘭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白宮幕僚長懷爾斯(Susie Wiles),以及一名顯示為「S M」的成員(可能是Stephen Miller,即白宮副幕僚長史蒂芬·米勒)。至於高德柏格在群組裡顯示為「JG」,但似乎沒人發現他的存在,當天的對話就此結束。
這是真的還是開玩笑?
高德柏格說,他一開始也懷疑這一切的真實性。不過他還是立刻跟同事討論他的遭遇,並且懷疑這會不會是外國情報機構的釣魚行動,或者是其他媒體的單純惡作劇、甚至故意放出假消息,讓《大西洋月刊》出糗。無論如何,高德柏格都無法相信美國的國安高層竟然會透過Signal 討論戰爭計劃,甚至國安顧問竟然會出這樣的大包,將《大西洋月刊》總編輯也拉進討論群組。
不過隔天在群組裡發生的事,更讓高德柏格陷入五里霧中。3月14日早上8時5分,「Michael Waltz」在群組發訊:「各位應該已經在你們的機密信箱收到總統今晨指示的決策摘要與任務分配」、「國務院與國防部,我們已經擬定區域盟友與夥伴的通知建議清單,聯合參謀本部今天上午將發送一份更詳細的行動時間表。我們將與國防部合作,確保幕僚長、副總統與總統都拿到簡報。」
「JD Vance」在上午8點16分發訊:「我今天在密西根參加一場經濟活動,無法出席。但我認為我們可能犯了一個錯誤」、「只有3%的美國貿易經由蘇伊士運河,但歐洲有40%的貿易依賴那條路線。民眾可能無法理解這一點,或者為何這樣的行動是必要的。正如總統所說,最有力的理由是傳達訊號。」
「Joe Kent」的帳號(川普提名的國家反恐中心主任人選)在上午8時22分傳訊:「目前的時間安排並無急迫性,一個月後我們還是會有同樣的選項。」
「John Ratcliffe」8時26分傳訊,其中包含與當前情報行動有關的內容。
「Pete Hegseth」8時27分傳訊:「副總統,我理解您的擔憂—也完全支持您向總統如此提議。這些確實是重要考量,其中多數發展難以預測(經濟、烏克蘭和平進程、加薩走廊等)。我們的訊息傳遞將會非常艱鉅—畢竟大眾根本不知道誰是胡塞武裝—這正是我們必須聚焦兩個核心訊息的原因:(1)拜登失敗了;(2)這是伊朗資助的行動。」
「延後幾週或一個月,不會根本改變戰略規劃。延後的兩大風險是:(1)行動洩漏,讓我們顯得優柔寡斷;(2)以色列搶先採取軍事行動—或加薩停火協議破局—導致我們無法按自己的節奏展開行動。我們可以處理這兩點,我們已準備好執行。如果我擁有最終的『執行/不執行』決策權,我會選擇執行。」
「這不只是針對胡塞武裝,我將其視為兩件事:(1)恢復海上航行自由,這是我們的核心國家利益;(2)重建嚇阻力量,而拜登已讓它崩塌。不過,如果決定暫停行動,我會確保百分之百維護行動安全(OPSEC),歡迎提出其他想法。」
「Michael Waltz」幾分鐘後發訊:「無論是現在或數週之後,最終都只能由美國來重啟這些航運路線。根據總統要求,我們正與國防部及國務院合作,研究如何將這些成本歸結於歐洲盟友。」
「JD Vance」在8時45分發訊給「Pete Hegseth」:「如果你認為我們應該執行,那就做吧,我只是不想再為歐洲收拾爛攤子。」
「Pete Hegseth」 3分鐘後回應:「副總統,我完全同意你對歐洲搭便車行為的厭惡,這簡直就是可悲。但Mike說得對,地球上除了我們,沒有人能做這件事,沒有任何一國的能力接近我們。現在就是時機—總統已下令重開航道。我認為我們該執行;但總統在24小時之內仍保有最終決定權。」
「S M」隨即發訊:「據我了解,總統已表態亮綠燈。不過,我們需要盡快向埃及與歐洲說明我們期待的回報,我們也得研究如何強制執行這樣的要求。舉例而言,如果歐洲不給我們補償,那該怎麼辦?若美國不惜代價成功恢復航行自由,那麼我們應該在經濟上有所回收。」
上午9時46分,「Pete Hegseth」發出當天的最後一則訊息:「同意。」
這會不會真的是真的?
看完這一連串訊息的高德柏格開始意識到,這場對話的真實感極高,從遣字用詞到政策觀點都很符合每個帳號背後的真實風格。高德柏格說,要不這些訊息就真的是他們本人寫的,要不就是有一個厲害的AI在做(模擬)這件事。不過到了此時,他仍不敢確定自己真的被拉進川普的國安高層團隊,親自看到了國家重臣在討論與評估一場攻擊行動。
「Pete Hegseth」在當天上午11時44分發訊,但高德柏格並未在報導中公開這則訊息的內容。他說「這則訊息若被美國敵對勢力讀到,可能會對美軍與中東地區的情報人員造成傷害」,不過高德柏格還是透露了這則訊息包含「美軍即將空襲葉門的行動細節,包括攻擊目標、部署武器與打擊順序」等軍事機密。
然後「JD Vance」回應:「我會為勝利祈禱。」另外兩名成員也回覆了雙手合十祈禱的emoji。)
高德柏格說,根據「Pete Hegseth」的發訊內容,第一波轟炸預計於美東時間下午1:45展開,因此他坐在超市停車場的車裡等待,心想「這一切若真的是真的,胡塞武裝的目標應該很快就會遭到轟炸」。到了當天下午1時55分,高德柏格在X上搜尋「葉門」關鍵字,結果真的看到葉門首都沙那(Sanaa)傳出多起爆炸聲的報導。
高德柏格隨即回到Signal的國安群組,「Michael Waltz」已在1時48分發佈最新狀況,並且形容這是「了不起的工作」。包括「John Ratcliffe」、「Michael Waltz」、「MAR」(魯比歐)、「Susie Wiles」、「Steve Witkoff」、「TG」都相互慶賀,表示「一個好的開始」、「幹得好」、「卓越的成果與行動」,還有一堆emoji。
高德柏格指出,最後的討論包含對破壞程度的評估、推測一名特定目標是否已身亡。至於胡塞武裝治下的衛生部則宣稱,這次空襲共造成至少53人死亡。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第二天(3月16日)在ABC(美國廣播公司)的新聞節目上公開談及這次葉門空襲,並且宣稱:「這次行動並非象徵性的打擊,不是那種反反覆覆、最終證明無效的攻擊。這是一場壓倒性的打擊,實際清除了多位胡塞領袖。」
到了這一步,高德柏格終於相信「這個Signal群組是真的」,並且立即退出。他說自己很清楚這麼做會通知群組建立者「Michael Waltz」他已離開,但更讓他感到震驚的是,這個群組從頭到尾沒人發現有個陌生人在群組裡,直到他離開群組後,也沒有任何人發訊給他追問他的身分。
後續查證與官方說法
24日上午,高德柏格決定寫信給瓦爾茲,也在Signal上留言給他,甚至還聯絡了赫格塞斯、雷克里夫、加巴德與一票高層官員,並且提出以下問題:
*Signal上的討論群組「Houthi PC small group」是真的嗎?*他們知道有媒體人被加入這個群組嗎?或者這是一次誤加?*他們當出以為我是誰?*當我退出群組時,有沒有人意識到我是誰?*高層官員是否經常使用Signal討論敏感的國安事務?*他們是否意識到,這樣的通訊方式可能危及美軍與情報人員的安全?
兩小時後,國安會發言人休斯(Brian Hughes)回覆了高德柏格的發問,並且證實這個群組確實存在,休斯表示:
「這看起來是一個真實的訊息串,我們正在調查為何有一個不相關的號碼被誤加進群組。」
副總統范斯辦公室的發言人馬丁(William Martin)也發出聲明回應,強調儘管這些訊息的內容可能讓人誤會,但副總統與總統始終立場一致:「副總統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總統能充分掌握幕僚內部討論的核心內容,范斯副總統完全支持本屆政府的外交政策。針對此次行動,總統與副總統已進行後續討論並達成共識。」
嚴重的資安漏洞與法律疑慮
高德柏格指出,他從事國安新聞報導多年,從未見過這種級別的資安與通訊疏失。即便Signal確實是國安官員常用於行程安排與非機密討論的通訊工具,但絕對不是用來傳遞機密情資與討論的工具,更遑論將一名記者拉進入機密的高階討論群組。多位國安法律專家指出,瓦爾茲如果真的使用Signal協調軍事行動,可能已違反《間諜法》中關於國防資訊的處理規定。
高德柏格強調,按照現有規定,政府官員應在得到批准的加密系統中交流,或在設有敏感隔離資訊設施(SCIF)的安全空間這麼做——大多數內閣層級的國安官員家中都配備了這樣的設施。手機通常不被允許帶進SCIF,所以這次不慎外洩的討論意味著國安高層很可能在一邊移動的情況下進行討論,如果手機遺失或遭竊,將對國安造成極大威脅。
由於瓦爾茲將部分訊息設定為「一週後自動消除」、另一些則是「四週後」,這也引發了違反《聯邦記錄法》(Federal Records Act)的質疑。馬里蘭大學教授、前國家檔案管理局訴訟主任傑森・巴倫(Jason R. Baron)指出:「根據適用於白宮與聯邦機構的記錄保存規定,所有政府人員不得使用Signal這類訊息軟體處理公務,除非他們會立即將訊息轉寄或複製到官方帳戶。」
多位退休官員也對《大西洋月刊》表示,他們都知道「絕不能在Signal上分享機密或敏感資訊,因為手機可能被敵國駭客入侵」。值得注意的是,川普過去曾多次抨擊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使用私人電郵伺服器處理公務,並主張她應該為此入獄。諷刺的是,川普本人於2023年遭起訴,罪名正是「不當處理機密文件」,雖然在他再次當選總統後,相關起訴已被撤銷。
(相關報導:
《大西洋月刊》總編誤入機密群組,揭秘川普團隊真心話:歐洲人「白吃白喝」簡直可悲!
|
更多文章
)
高德柏格指出,瓦爾茲與其他內閣官員光是用簡訊討論軍事行動這件事,就可能已違反政府規範與法律,而他將一名記者不慎加入國安高層的討論群組,更是製造出新的安全與法律危機。高德柏格認為,此舉已經符合了「洩密」的經典定義,即便行為人無意為之,收件人一開始也沒有意識到這是機密外洩。高德柏格不無諷刺的寫道:「從頭到尾,群組成員都反覆強調保密與行動安全的重要性,但我—《大西洋月刊》的總編輯—仍在這個群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