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創新設計系共同合作,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協辦的「齊柏林飛坪」裝置藝術,於今(12)日舉行揭牌儀式。
新北市副秘書長林芥佑、文化局局長蔡佳芬、淡水古蹟博物館長柏麗梅、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歐晉德、執行長萬冠麗、齊柏林妻子姜緗潔、兒子齊廷洹及淡水區長巫宗仁共同為「齊柏林飛坪」揭牌,並預告「齊柏林空間」4月22日正式進駐「淡水藝術工坊」和「得忌利士洋行」後棟倉庫,活化介於兩場館的戶外開放空間,建構屬於淡水的藝文地景,並提供人們一個駐留、遙想的所在。
齊柏林,一個牽起人與地情感相依的名字,一位創下臺灣影史上紀錄片票房新高的導演,一個深愛著臺灣這塊土地的空拍攝影師。
傾盡畢生所有而籌資開拍的紀錄片《看見臺灣》,透過空中鳥瞰視角,呈現臺灣震撼人心又讓人無法自拔的絕美景色,於此同時也披露廢水汙染森林濫墾,揭示環境破壞山河變遷,因而喚起國人生態環保意識,正視土地保育立法迫切。
齊柏林雖已離開,但他的精神透過「齊柏林飛坪」裝置藝術正式落腳於此—「淡水」一個好山好水、古蹟處處,及充滿人文薈萃的好所在。
連結淡古及在地文化特色團體 建構完整藝文地景
「齊柏林飛坪」裝置藝術,逢甲大學藉由金繼修繕技術之哲學發想,適性的分析基地條件,永續性探討社區連結及呼應基金會環境教育之宗旨。
以木構造拱頂為主視覺,南方松木地板的中央孔洞裡放置QR code,透過行動裝置掃描,齊柏林導演的影像作品便躍然其中。而每根骨架所圍出的三角空間,則開放民眾繫上祈福木片,得以訴說對淡水、對齊柏林導演的所思所想。
新北市副秘書長林芥佑表示,「齊柏林飛坪」和即將於4月22日開幕的「齊柏林空間」位處淡水老街末段,舊稱「烽火段」,早年貨輪從淡水河口入港時,便會以燃放烽火的方式,提前通知岸上工人準備卸貨,為淡水開放通商口岸後非常重要的港區,其間洋行林立。 (相關報導: 【謝幸吟專欄】除了齊柏林,命喪那台直升機的還有他…這場攝影展,背後是這家人最深的痛 | 更多文章 )
文化局蔡佳芬局長也表示,未來希冀「齊柏林飛坪」和「齊柏林空間」能連結淡水古蹟博物館群及在地文化特色團體,共同建構完整的淡水藝文地景,讓「淡水」成為齊導希望和夢想重新啟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