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熱菸議題持續延燒,近日一位自稱學術工作者投書媒體,以外部勢力介入下的台灣兩難為(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338713)標題,稱行政院受美方壓力,要求加速加熱菸上市,並指出衛福部下令要求國健署在五月前通過加熱菸上市審查,即便專家審查會議尚未召開,國健署只能「先行預告」,甚至提到部分媒體「未卜先知」,大讚這是台灣開放加熱菸以來第一個健康風險評估有結果的案子。對此,有位自稱社工的網友駁斥提到,行政院已公開否認美方施壓,「未審先判」也不符合事實。
該網友指出,文中提到行政院受到美方壓力,要求儘速讓加熱菸在台上市,還施壓衛福部五月前通過加熱菸上市審查。對此,行政院早已公開說明接見「美國台灣商業協會」時,整場接見並未提到任何加熱菸議題,公開否認有美方關切。
至於專家審查會議部分,國健署都有表示,一直都有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且公布進度,因為下個月將有首家業者審查到期,才會公布審查結果,並非未審先判。
而投書中提到衛福部干預專家獨立性的說法,網友也提到,國健署多次公開說明且在立法院答詢指出,專家都遵循審查程序,定期每月2次於官網公布更新業者申請送件情形及審查進度。截至113年已舉行43場會議,過程均公開,並無黑箱。 (相關報導: 外部勢力介入下的台灣兩難:若連健康也讓步 恐成國人災難 | 更多文章 )
此事件凸顯了加熱菸審查資訊的不對稱性,在各方說法不一的情況下,資訊的透明化與公開顯得格外重要。民眾對於加熱菸的健康風險、政府的審查程序,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唯有透過公開,才能讓民眾在充分了解情況下,做出明智的選擇,並確保公共健康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