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詐騙犯罪日益嚴重,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數據,今年2月詐騙案件數量達1萬773件,財損總額高達60.8億元;自2025年以來,詐騙案件累計23,893件,共損失156.2億元,數字驚人。人力銀行近日針對上班族進行遇詐經歷調查,有逾八成曾遇過詐騙,更有高達四成多的人曾經受騙,其中以36-40歲族群最多。
上班族成詐騙重災區 假投資與簡訊詐騙最猖獗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有86.5%的上班族曾遭遇詐騙,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假投資詐騙(占48%),其次為釣魚簡訊(33.7%)、網購詐騙(32.7%)、中獎/抽獎詐騙(28.1%)及電話詐騙(26.4%)。值得注意的是,43.5%的上班族曾上當受騙,平均財損達21.75萬元,還有12.7%的受害者損失超過百萬元,以及約17.2%的人遭竊取個資。
最容易受騙的不是老人家 職場青壯年反而常中招
交叉分析發現,金融業從業人員因具備較高的風險意識與專業知識,受騙比例較低(約10%);相較之下,服務業從業者受騙率最高,超過五成曾遭詐騙。此外,36-40歲族群因投資理財需求強烈,易成為詐騙集團的主要目標。
詐騙事件不僅造成財務損失,也對受害者的心理與行為產生長遠影響。調查顯示,85%的人變得更加警惕,不再輕信陌生訊息或連結;31.1%因受騙而產生焦慮、自責或憤怒;29.1%對網路與電話交易失去信任;24.8%因此加裝來電顯示APP,甚至有2.9%的上班族選擇更換手機號碼以避免再受害。
多數受訪者認為詐騙相關刑責不夠重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在監受刑人中,詐欺罪犯達7,003人,占比13%,十年間增長五倍。車手與人頭帳戶的再犯率超過八成,顯示目前法律制裁不足,無法有效遏止詐騙犯罪。
調查同樣指出,87.3%的上班族認為政府目前的防詐措施不夠,亟需加強宣導與懲罰。受訪者建議,政府應透過加重刑罰(80.8%)、與電信/金融機構合作強化聯防(54.1%)、建立更快速的檢舉與賠償機制(39.2%),並推動學校與職場的防詐騙教育(38.6%)。 (相關報導: 被騙3200萬還賣房!退休銀行襄理驚呼詐團股票分析精準 籲受害者勇敢站出來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