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日前公布2024年稅收超徵高達5283億元,創歷史新高,國民黨拋出普發現金一萬元,主張還稅於民,提案已通過院會一讀付委。對此,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教授羅承宗今(10)日提出,法條設計超徵還民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短徵與超徵能被操作,且上次普發現金就是錯的,過程中將增加稽徵成本,應以「減少納稅金額」達成還錢於民。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日召開「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公聽會。羅承宗表示,預算為預先計算,在稅入面一定會失準,沒有人是神,對於明年實際收多少,沒有會知道,預算在稅入面不是超徵,就是短徵,沒有其他可能性,因為預算是一種計畫性的東西,所以本質上一定會有落差。
針對預算的法律效力,羅承宗指出,稅出部分有最高限額,但在稅入部分卻沒有法律拘束力,翻成白話文,只要把稅收的預測調高,超徵不會有任何人被議處,短徵一定也不會有法律責任,由於稅入是參考用的,所以調高或調低都沒有意義。
羅承宗直指,稅收超徵或短徵就是一種現象,不用大驚小怪,不是多就是少,不可能精準,如果法條設計「若以後超徵,就要…」,財政部一定會找最樂觀的經濟學家,使每年預算短徵,這個是做的出來的,「我們很良善的認為超徵要還稅於民,但在行政命令上就能致使超徵不會發生,這是沒有意義的東西,而且可以被操作」;羅承宗說,「至少在預算法的世界裡,這四個字(超徵還民)我們真的看不懂。」 (相關報導: 總統府派代表出席柯爸告別式吃軟釘子 柯家人一句話婉拒 | 更多文章 )
對於稅收超徵的解方,羅承宗提出,「你不用還我錢好不好」,今天稅捐稽徵把人民的錢拿給政府,中間會有稽徵成本,若現在又要花一個稽徵成本把錢退給人民,那真的是有點奇怪,若政府真的想還錢給人民,五月納稅要到了,政府可以向人民少收一點稅,打8折或7折就可以了,不用這樣來來回回。羅承宗也補充,上次疫後全民普發現金6000元就是錯誤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