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開會討論電價調漲與否,台電公佈的1月份虧損97億,似乎為調漲作個最佳註腳;但其實,這個數字也同時說明經濟部、台電不僅根本不該、沒資格漲電價,更是「滿口謊言」。因為,現在的虧損主因並非官方口中的那些原因,大多是為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埋單。
經濟部預計在3月底左右要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先前官方已不斷放話說台電仍處於虧損,要嘛立法院給台電2000億元的撥補(去年追加減預算與今年總預算各1000億元),要嘛就要調漲電價。台電也喊說現在發電成本平均每度高於售價1元,今日的困窘是因過去補貼電價、及國際燃料價格上漲波動的影響。
這些話放在3年前或許還算真確,但現在看卻是全然的謊言。所謂的國際燃料價格影響,主要是指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導致全球煤氣燃料大漲,高峰時煤價漲了5倍、天然氣漲了7倍。而當時政府實施「電價凍漲」政策,要以穩定電價方式穩定物價。結果就是2022年台電虧損高達2675億元。
接著幾年,台電在2023年虧損1985億元,不過,這個數字有灌水之嫌,因為當年實際虧損是2485億元,最後靠政府補貼500億元而把虧損壓低。2024年虧損411億元,而今年1月就虧損97億元,如果沒有改善,今年虧損大概還是會到1000億元上下。
不過,當經濟部再搬出燃料價格的因素時,就是十足鬼扯;回頭去看2022年以來的國際煤或天然氣價格可發現,2022年確實曾因俄烏戰爭而一飛沖天;但其實1年後、大概2023年3月左右就回降到戰爭爆發前的價格,之後一直到現在價格都算是正常波動,再也未出現2022年那種數倍的飆漲。
換句話說,台電即使因為購買合約等因素而有時間落差,最晚2023年下半年之後購買的價格,也該降到趨近於正常水準,更別提2年後的今天了。現在還在拿國際燃料價格作理由,經濟部不羞嗎?
實情非常明確清楚,現在台電還要承受虧損的主因就是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這筆爛帳其實是可以算出來。
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是以廢核為前提,2016年上任以來陸續讓核一、二、三除役,今年中最後一部核三機組就要停機除役。核電是各種發電方式中容量因子最高的方式,以平均每年發電量而言,核二平均每年可發電150億度,核三同樣是150億度,合計有300億度。
依照台電的資料顯示,以平均每度發電成本而言,核電只要1.42元,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低者。相較之下,其它煤、氣發電成本多在2.5-3元左右,比核電高出8成以上,至於民進黨力推、向開發商購入的風光綠電,每度更達5-6.5元左右,高出核電數倍之多。
如果台電是以自發、平均每度2.94元的天然氣替代核電,這300億度就要增加456億元的支出;如果是以外購、平均每度3.52元的天然氣替代,則要增加630億元的支出。 (相關報導: 核三才剛出事!台中電廠今傳火警 台電致歉:皆為施工火花點燃易燃物 | 更多文章 )
近年政府一直誇口說推動綠電有成,那就更不得了。外購的光電每度是4.87元,為此要增加1035億元的支出;如果用風電替代又更嚇人了,平均每度是6.59元,為此台電一年要多花155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