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1領域領先全球太多!美智庫嘆「追趕不上」:花再多錢也難削弱影響力

中國在風能、太陽能、電動汽車及綠色技術方面的技術與產能,均已遠超美國與歐洲國家。(示意圖/美聯社)

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已成為全球清潔能源領域的領導者。《華盛頓郵報》近日發表分析文章指出,中國在風能、太陽能、電動汽車及綠色技術方面的技術與產能,均已遠超美國與歐洲國家,並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米洛·麥克布萊德(Milo McBride)表示:「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前所未有,要削弱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將花費大量資金,且極為困難。」

新能源技術全面領先 中國市場規模無可匹敵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涵蓋太陽能、風能、電動車及電池技術等多個領域。

  • 太陽能領域:中國早在2017年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市場,2023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累計達到330吉瓦,是美國的兩倍。
  • 風能領域:中國2023年的風力發電總量達450吉瓦,是歐盟的兩倍,相當於印度所有能源發電總量。
  • 電動車市場:2020年,中國電動與混合動力車的銷量約為100萬輛,占整體汽車銷量的5%;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飆升至40%,中國市場已穩坐全球電動車龍頭地位。
  • 電池與關鍵礦產供應鏈:中國掌控全球超過75%鈷、91%石墨以及92%稀土元素的提煉與加工,在綠色技術供應鏈上擁有絕對優勢。
2022年8月6日,福建平潭一名遊客與身後的風力發電機合影。(美聯社)
中國2023年的風力發電總量達450吉瓦,是歐盟的兩倍,相當於印度所有能源發電總量。(圖/美聯社)

美國《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投資預計達6800億美元(約20.4兆新台幣),幾乎與美國及歐盟的總和相當,顯示中國對該領域的高度重視。

美國難以追趕?專家:中國新能源投資接近全球石化燃料規模

根據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研究,2023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投資達6.8兆人民幣(約30兆新台幣),與全球石化燃料投資總額1.12兆美元(約37兆新台幣)接近,顯示新能源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研究報告指出,電動車產業是最大貢獻者,產值達3兆人民幣(約13.5兆新台幣),其次為太陽能產業2.8兆人民幣(約12.6兆新台幣),中國目前仍積極推動充電樁基礎建設與再生能源發電專案,2025年預計將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中國的新能源崛起 為全球產業帶來衝擊

中國新能源技術不僅限於國內市場,其出口競爭力同樣驚人。《華盛頓郵報》報導顯示,2020年至2023年間,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電動車與鋰電池出口量翻了三倍。2024年,中國對非洲、東南亞及拉美國家的新能源產品出口增長至總量的47%,顯示其市場拓展能力極為強勁, IEA預測,到2035年,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額將達3400億美元,接近2024年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酋石油出口總收入。

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凱利·西姆斯·加拉格爾(Kelly Sims Gallagher)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雖然對全球氣候變遷是好事,但美國市場競爭力將受到嚴重挑戰。

美國與歐洲長期以來指責中國透過「政府補貼」發展新能源產業,但中國外交部駁斥此說法,強調中國的成功來自技術創新與完整供應鏈。

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離岸風力發電基地。(美聯社)
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離岸風力發電基地。(圖/美聯社)

根據IEA報告,中國新能源技術製造成本遠低於美國與歐洲:

  • 太陽能每千瓦建置成本:中國低於200美元(6,000新台幣),美國則接近450美元(約13,500新台幣)
  • 電動車電池成本:中國生產成本比美國低30%至50%
  • 風能發電設備建造成本:中國比歐洲低40%

且中國擁有大量工程師與技術人才,根據牛津能源研究所報告,中國科學家在新能源領域的學術引用次數已超過美國,成為技術創新的主要驅動力。

美國難以削弱中國影響力?專家:政策差距明顯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任期間削減新能源補助,並大力發展化石燃料,這導致美國與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競爭力進一步拉開。專家分析,若川普2024年重返白宮,美國可能再次減少對新能源的投入,這將使中國繼續擴大領先優勢,美國現行的《通膨削減法案(IRA)》確實提供綠能產業補貼,但規模仍遠不及中國,而且政策變動性高,不利於長期發展。

美國企業面臨的挑戰:

  1. 生產成本過高,難以與中國競爭
  2. 政策不穩定,新能源企業缺乏長期投資信心
  3. 人才短缺,中國工程師供應量遠超美國

華盛頓智庫分析師安德斯·霍夫(Anders Hove)直言:「認為中國是靠補貼與低成本勞動力獲得競爭優勢的說法,嚴重低估了中國的技術實力。」 (相關報導: 不只是DeepSeek!中國又有新AI軟體爆紅,1特色讓邀請碼飆到22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