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成大輸了!台灣最有錢國立大學「可用資金破90億」,清大只排第九

全國可用資金最多的國立大專院校是國立臺灣大學,擁有超過90億資產。(資料照/葉毓紋攝)

少子化導致大學招生困難,進而影響財務穩定,因此學校除了仰賴學費,還需透過投資、募款等方式拓展財源。近期學測成績公布,考生在選擇學校時,會從各種不同角度做考量,大學的財務實力也因此成為討論話題。根據《大專院校校務資訊公開平台》資料,整理出112學年度國立大專院校可用資金排名(包含一般大學、技專校院、宗教研修學院)。

112年度國立大專院校可用資金排名

1、國立臺灣大學 91.63億元

2、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53.39億元

3、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35.06億元

4、國立屏東大學 30.19億元

5、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9.93億元

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7.52億元

7、國立政治大學 26.68億元

8、國立成功大學 24.83億元

9、國立清華大學 23.54億元

10、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3.19億元

11、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23.02億元

12、國立東華大學 22.54億元

1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1.16億元

14、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20.31億元

15、國立中正大學 20.27億元

在榜單上可看到,全國可用資金最多的國立大專院校是國立臺灣大學,擁有超過90億資產;另外,可用資金最少的三所國立大專院,則是國立臺東專科學校5.65億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4.74億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4.7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近期公布2025年度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美國哈佛大學完成14連霸,亞洲地區有兩所大學成功進入前十名,而台灣則僅有國立台灣大學入選,排名位於101至150名區間。

可用資金是什麼?

大學的「可用資金」指的是短期內可自由運用的資金,包括現金、短期可變現資產,並扣除短期負債。根據《大專院校校務資訊公開平台》,可用資金較低的學校在支付日常運營費用與工程支出時可能較為吃緊,若需額外資金投入建設,可能需變賣資產或舉債來維持運作。

國立學校可用資金計算公式

可用資金=學校短期內可自由運用之資金=A+B-C-D

(A)現金及定存=現金+存款期間三個月以上,一年內到期之定期存款+存款期間一年以上到期之定期存款

(B)短期可變現資產=流動金融資產-流動金融資產屬存款期間三個月以上,一年內到期之定期存款之部+應收款項+短期貸墊款

(C)短期須償還負債=流動負債-流動負債屬指定用途捐贈款已提撥準備金之部+存入保證金+應付保管款+暫收及待結轉帳項-暫收及待結轉帳項屬指定用途捐贈款已提撥準備金之部

(D)資本門補助計畫尚未執行數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