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必知!法洛氏四重症術後有隱憂 嚴重恐導致心臟衰竭

法洛氏四重症是最常見的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柯承惠攝)

心臟是人體的核心動力源,其中,肺動脈瓣膜位於右心室與肺動脈之間,負責防止已被送往肺部的血液逆流回右心室。然而,對於法洛氏四重症病友來說,術後的肺動脈瓣膜逆流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隱憂,若未妥善管理,可能最終導致心臟衰竭。

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王主科教授表示,法洛氏四重症是最常見的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矯正時會盡可能解除肺動脈瓣膜狹窄,但術後仍可能出現肺動脈瓣膜逆流。在初期,這類逆流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但隨著時間推移,右心室需持續負擔逆流造成的壓力,可能導致心臟逐漸擴大,進而發展成心臟衰竭。

國內外研究顯示,約20~30%的法洛氏病友術後在長期追蹤過程中需接受肺動脈瓣膜置換。然而,過去傳統的治療方式需要再次進行外科開心手術,對於曾接受過多次心臟手術的病友而言,這種方式風險較高,恢復期長,也伴隨更大的身心負擔。

身兼台大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教授的王主科說,為了降低病友的治療風險,台大兒童醫院心臟團隊於2015年率先引進「經心導管肺動脈瓣膜置換術」,讓病人無需再接受開心手術,顯著降低手術風險及術後不適。

隨著醫療技術的持續進步,瓣膜的設計不斷創新,近年來更發展出新一代的自膨性(self-expandable)瓣膜,可透過導管植入,置放在更大的右心室出口,造福更多的病友。台大兒童醫院始終與國際接軌,積極引進最先進的治療技術,確保病友能享受世界級的醫療照護。該團隊更因此技術榮獲2023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肯定。

王主科指出,台大兒童醫院心臟團隊在2021 年 8 月獲得柏世大肺動脈瓣膜(Pulsta Valve)原廠指定為台灣唯一的指導團隊,負責協助全台其他醫學中心推動經心導管肺動脈瓣膜置放術。截至2025 年 3 月 4 日,台大團隊在王主科醫師帶領下,由林銘泰醫師與陳俊安醫師共同協助,已成功完成101 例 Pulsta Valve 置換手術,個案數更是單一醫學中心世界之冠。該團隊累積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全台更多病友帶來新希望。

心導管肺動脈瓣膜置換術納給付

對於病友及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消息是,健保署已於2021年12月1日正式核准心導管肺動脈瓣膜置換術納入健保給付,這意味著符合治療標準的病友無需再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並可避免再次接受開心手術的風險與痛苦。這項政策大幅提升了法洛氏四重症病友的生活品質,也讓更多人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 (相關報導: 連2家醫院遭勒索軟體網攻 衛福部制定「教戰守則」緊急救援 更多文章

法洛氏四重症病友即使在兒童時期已接受手術矯正,仍需定期追蹤心臟功能。長期下來,右心室可能因肺動脈瓣膜逆流而逐漸衰退,而影響整體心臟功能。透過影像檢查與運動功能評估,醫師可以適時提供介入治療建議,幫助病友維持最佳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