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角新光戲院今日(4月12日)上映《毛澤東之虛雲三夢》第二集《粵劇特朗普》。
2016年,毛澤東去世40週年之際,新光劇院在中國國慶節開演的《毛澤東》是該系列的第一部,講述毛澤東在1949年之前的事蹟。公映消息宣佈之處,即引起輿論嘩然,甚至被質疑「獻媚」北京。
兩年後,撰寫劇本的香港知名風水師李居明再次用粵劇演繹政治人物,這次的目標是特朗普。在這部新劇中,毛澤東與特朗普這兩個不同時空的人,在狂想曲般的粵劇舞台上實現了一場「交鋒」。李居明稱自己要在香港開創粵劇的新浪潮,讓大眾對「瀕臨死亡」的粵劇重燃激情與希望。
然而,在這個中西結合、新舊交融的「化學反應」過程中,劇作者不懼爭議,天馬行空的構思下,創作自由隱隱受到牽制。
時空交錯
《粵劇特朗普》是李居明創作的第34部粵劇。人物簡介中,粵劇老倌(能擔當主演的演員)龍貫天一人分飾毛澤東、特朗普與川普三個角色。有網友笑話編劇李居明竟不知「特朗普」與「川普」是兩岸三地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不同譯名。
李居明說,這些網友都掉入了他設計的羅網,劇中「川普」是未來美國總統「特朗普」流落在中國四川的孿生兄弟。
在這部劇中,1970年代毛澤東發起文化大革命之際,26歲的「特朗普」曾跟隨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參與了著名的乒乓外交,還向中國總理周恩來發問:中國還有沒有娼妓?
這段突破時空的劇情,構思源自關於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一段趣聞。歐巴馬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生活在中國深圳,外形與歐巴馬還有幾分相似。
於是,李居明為特朗普也設計了一個流落在外的兄弟。
為什麼是特朗普
李居明稱,他會避開外界評價一面倒的人,一面倒的吹噓或貶低不利於製造戲劇衝突。在他看來,美國總統特朗普能力很強,但做事激進火爆,他擺平了不少問題,卻又製造了很多麻煩,是一位惹來爭議的領導者。
「特朗普的出現使得全世界的人都受到挑戰,」李居明說,「個個都要醒神一點。」
主角龍貫天為了捕捉特朗普的神態,仔細研習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龍貫天發現,特朗普看起來常信心十足,他誇張的肢體動作,其實和粵劇很類似。
「我覺得這個總統很特別,他做的事情很另類,而且他本身是一個演員,」他說。「所以你會看到每天的新聞,他都是頭條。你不要理他做什麼事情,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風雲人物。」
吸引年輕人
從內容設計上看,《粵劇特朗普》跳出傳統的「鴛鴦蝴蝶派」框架,不拘泥於男歡女愛,再加上新穎的題材,顯得噱頭十足。
但也有人擔心,傳統粵劇的穩定消費群體老人家們對如此創新的劇目不感冒,受不了。
李居明承認,粵劇要做到兼顧創新和票房很難。傳統甚至老土的題材反倒能吸引更多觀眾。目前香港粵劇市場上一般都是不斷演出60年前的舊戲。
他透露,此次首映的四場演出,門票預售已超過85%,只剩下少量邊角位置的票。觀眾基本是年輕人和原本不看粵劇的人。
「過去粵劇不被傳媒重視,粵劇老倌開記者招待會沒有記者來,所以根本就是被唾棄的香港文化,」李居明表示,他用「唾棄」這個詞一點都不誇張。
李居明認為,《粵劇特朗普》新穎的題材,一改大家對粵劇過時、老土的印象,尤其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爭議與限制
從《毛澤東》寫到《粵劇特朗普》,李居明坦言他是「踩在鋼絲上面」。前者只涵括毛澤東到1949年前的生平事蹟,迴避了毛澤東最具爭議的事件。而《粵劇特朗普》開場就設定在文革時期,後面還演繹了中美貿易戰、特朗普與金正恩會面等熱點事件。
《毛澤東》上映時,李居明接受BBC中文採訪曾表示「享受香港人的創作自由。」
但他說《粵語特朗普》的選角和人物設計都受到一定限制。
他說,主角龍貫天飾演特朗普是「唯一人選」。一方面技術過關的老倌很少;另一方面,由於劇本涉及政治話題,很多老倌感到恐懼,「特別是內地的,他們都不願意參與一個政治戲劇。」
李居明還透露,《粵語特朗普》原本設計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角色,但是擔心過於敏感,最後還是決定刪去。 (相關報導: 維基解密創辦人危機》拿糞便塗牆、侮辱大使館人員……厄瓜多外長:我們對阿桑奇的無禮行徑忍無可忍! | 更多文章 )
「不是大家所想地無法無天地寫,自己也有一把尺去控制自己,有些事情是太敏感,不可以玩得太盡,」他說。「一個創作人到了某個位置,都會受到政治和環境影響。這對一個創作人是一個真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