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打完兩劑疫苗,為何還是確診新冠?「突破性感染」Q&A:該不該打第三劑

新冠病毒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新冠疫苗提供的免疫保護在完成接種4-6個月後明顯減弱,突破性感染和抗體衰減案例增多,引發對疫苗長期有效性的疑慮,也助燃了是否應該推廣疫苗加強劑的辯論。

突破性感染指什麼?是否需要焦慮擔憂?疫苗加強劑有沒有必要?

什麼是突破性感染?

接種疫苗的目的是有效預防感染、重症和死亡,但任何疫苗都不可能提供100%免疫保護。大多數感染COVID-19的人都未接種疫苗。

全劑量接種疫苗後的感染稱為突破性感染。

關於突破性感染,目前科學家可以確定兩點:1)與未接種疫苗並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相比,全劑量接種後出現突破性感染的人患重症的可能性更小,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小得多;2)出現疫苗突破性感染的人可能具有傳染性。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數據顯示,接種疫苗者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比不接種者低8倍,重症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低25倍。

英國已有數據顯示,全劑量接種疫苗者每500人裡出現1例突破性感染病例。

口罩女子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統計數據相當大一部分來自最早接種疫苗的群體,而這個群體在許多國家都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他們的自身免疫力相對較低,疫苗在他們體內激發的免疫機制較弱,疫苗效力最早開始減弱,另外還要考慮變異病毒株的威脅。

這些因素都可能推高這個群體的突破性感染病例數據。

推高突破性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東英吉利大學)醫學院學者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影響疫苗效力強弱,或者說可能推高突破性感染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四個:疫苗種類、完成接種的時間、變異病毒株和自身免疫系統。

疫苗種類 —— 決定相對風險下降率(RRR,相對風險差)不同;RRR用來衡量未接種疫苗的感染風險和接種疫苗後的感染風險。英國臨床數據顯示幾種主要疫苗降低感染風險的程度是輝瑞95%,莫德納94%、阿斯利康(AstraZeneca)70%、嬌生66%。另有數據顯示阿斯利康兩劑接種間隔時間如果延長,感染風險下降率會提高到81%。

變異病毒株—— 這是一個重要變量。研發疫苗時採用病毒的原始版本,變異病毒株是否會、可能在多大程度尚削弱疫苗效力,不同變異株情況各異,目前數據有限,仍在跟蹤監測。

英格蘭公共醫療保健機構初步數據顯示,Alpha變異病毒株使輝瑞疫苗減少感染風險的程度從95%降到93%,Delta變異株使之降到88%。COVID Symptom Study 的數據與此相似:完成兩劑輝瑞疫苗接種後2-4周內,感染Delta變異株出現病症的機率減少87%,4-5個月之後降到77%。

自身免疫系統 —— 決定感染風險程度的關鍵因素之一。自身免疫力強弱與年齡和基礎健康狀況直接相關,也跟接種疫苗後激發自身免疫機制的程度、疫苗效力遞減速度直接相關。

時效性 —— 疫苗的保護效力會隨時間推移減弱,圍繞是否應該接種加強劑的辯論升級。世界多國已經開始大範圍接種疫苗加強劑。

(相關報導: 疫情控制最好,卻最愛打疫苗?醫師揭台灣人的「重慮病傾向」 更多文章

大規模普及接種疫苗開始不到一年,因此完成全劑量接種至少6個月之後免疫保護程度的數據現在仍有限,難以據此推測接種超過半年後疫苗效力的減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