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不滿意度暴增!戴立安分析他「這個性」是原因:中間選民多轉到負面

民調專家戴立安分析總統賴清德(見圖)上任近9個月來的滿意度,指出原本在觀望的人轉到負面部分比較多。(資料照,顏麟宇攝)

《美麗島電子報》24日公布2月最新國政民調,總統賴清德執政滿意度從去年7月以來首度低於5成,同時不滿意度也達就任以來新高。對此,該問卷設計者、民調專家戴立安在廣播節目《POP大國民》上表示,賴清德上任近9個月來,滿意度雖然增加3.4%,但不滿意度卻多了16.4%,代表原本在觀望的人轉到負面部分比較多。

戴立安指出,這次賴清德的信任度創2024年9月以來的低點,而不信任度則創新高,趨勢走向一個往上、一個往下;另外在滿意度方面,賴清德上任近9個月來,滿意度雖然增加3.4%,但不滿意度多了16.4%,代表原本在觀望的中間選民轉到負面部分比較多。

戴立安續指,賴清德信任度比較高的部分出現在去年8月跟去年11月,一次是因為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涉貪案及民眾黨政治獻金案、另一次則是因為棒球12強奪冠。他也預警,賴清德要小心最近民眾反感的民生議題,例如急診人力不足。

戴立安也提到,行政院長卓榮泰目前面臨死亡交叉,9個月以來滿意度增加5.1%,但不滿意度卻多了20.3%,他認為賴清德的「剛性個性」導致政府沒有韌性,促使現在還有4分之1的民眾對卓榮泰的施政無法評價。

針對民調詢問民眾政治僵局的緣由,戴立安接著表示,大多數民眾都認為朝野責任一半一半,但就過去印象來講,其實都會看到各部會和不同黨團立委做溝通,但從去年到今年好像比較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況,而中立選民認為最高的一項原因便是「中央政府各部會不願意直接跟在野黨溝通」。

戴立安認為,賴清德個性剛性、擇善固執是好的,但走到剛愎就不好,從民調來看,主因是行政團隊不打算在預算審查之前跟立法院溝通,但在權力頂端的人會認為民意支持度沒掉。

談到大罷免,戴立安提到,1月時曾調查民眾「有沒有必要去罷免選區立委」,當時有必要是7.8%、沒有必要72.1%,2月則是往社會氛圍調查,認為弊大於利的民眾有56.8%、利大於弊的32.2%,從1月到現在,大罷免的熱度跟氛圍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相關報導: 吳典蓉專欄:當成為台灣的澤倫斯基不再是讚美 更多文章

該民調由戴立安問卷設計與分析,並委託畢肯市場研究公司執行電訪,調查範圍為全國22個縣市,調查對象為設籍在調查範圍,年滿20歲的民眾。調查時間2月19日至2月21日,由訪員進行的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採住宅電話與行動電話雙架構抽樣。成功完訪1074位(住宅電話753人、行動電話321人),合併樣本在信賴水準95%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