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鮮膜常用於各式餐盒、商品的包裝,然而在過程中,容易被沾到各種油水湯汁,導致回收機率大大降低。根據網站「回收大百科」指出,由於面對上述情況,因此多數保鮮膜只能以一般垃圾處理,並呼籲非必要可減少使用,或者選用能重複使用的矽膠保鮮膜等方式,一起保護生態環境。
保鮮膜丟垃圾還回收類?
《回收大百科》指出,市售的保鮮膜材質多元,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沾到各種油水湯汁,進而影響保鮮膜的回收價值,最終只能以一般垃圾處理。因此,如果想減少保鮮膜的使用,可以改用保鮮盒、天然的蜂蠟布,或選擇可重複使用的矽膠保鮮膜。
除了保鮮膜外,不少塑膠袋由於盛裝食物,容易有油漬或不易清洗的成分,這時就不建議丟回收,而是改丟一般垃圾。過去台北市環保局就指出,市面上採用塑膠袋的商品有百百種,但只有單一材質的「乾淨塑膠袋」才是資源回收項目,如果塑膠袋跟其他材質貼合便屬於「複合材質」,也就無法回收。
舉例來說,洋芋片的塑膠包裝袋為了避光和防潮,會跟一層金屬光澤的鋁箔貼合,無法純化製成塑膠再生料,所以不是資源回收物,還有洗衣精補充袋也是一樣原理。
此外,沾有油漬血水及其他雜質等污染,同樣會影響回收製成塑膠再生料的品質,所以這些「不乾淨塑膠袋」也不是可回收物品,應裝入專用垃圾袋作為一般垃圾處理。
環保局公布塑膠袋正確丟法
台北市環保局也透露,只要三步驟,就能分辨塑膠袋是否可回收:
1.看塑膠袋透光度,能透光的塑膠袋才是資源回收項目。
2.需分辨有無鋁箔或其他背膠貼合,如果看到包裝袋裡面是閃亮亮的銀膠就不能回收。
3.看有無污染,沒有油漬血水的乾淨塑膠袋才能回收。
如果為可回收的塑膠袋,記得要移除小雜物、垃圾等固體雜質,包裝外的標籤需去除;盛裝飲料後則需瀝乾即可,然後環保局就會採「降級回收」再利用的方式處理,經熱融、拉絲、造粒等程序製成再生塑膠料,後續可再製成工具箱、花盆等非裝盛食物用的塑膠製品。
特別提醒,民眾若未依規定棄置垃圾或未使用專用垃圾袋,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告發,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資料來源:《回收大百科》 、《台北市環保局》 (相關報導: 寶特瓶蓋丟回收還是垃圾?環保局曝正確答案!小心丟錯被罰6000元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