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欲墜的波音要怎麼救?一次看懂CEO、員工、供應鏈、同業高層給出的6大建議

波音的體質並不樂觀,如果再次出包,可能會掉入萬劫不復的麻煩中,翻身之日更加遙遙無期了。(AP)

這幾年,波音(Boeing)事件頻傳,從工廠狀況不斷、太空人被滯留在航空站、飛機艙門脫落、內部罷工……,還不算上2018、2019年發生在印尼及衣索比亞的兩起大型空難,就不難看出這間公司出了不小的問題,同時也讓它的名聲蒙塵。

波音是否能脫離困境,對於美國來說事關重大。它不只和歐洲空中巴士(Airbus)並列世界商用噴射客機兩大龍頭,還負責製造美軍的噴射機、炸彈和直升機,為美國航空總署 (NASA)生產火箭和太空船。波音在全世界約有17萬名員工,位居全球供應鏈核心,供應鏈有數以千計的公司,從小型零件商到GE Aerospace(奇異航空)等跨國企業都是其中一員,它的影響力不容低估。

「各位,我們現在正處於低谷。」波音新任CEO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先前對全體員工喊話,「大家都希望我們能改頭換面,也就是交付好的產品,不要再重蹈覆轍。」

奧特伯格在去年8月接下波音,準備好好整頓一番:他打算精簡公司,削減不必要的官僚體制。《華爾街日報》對波音現任與前任CEO、員工、其他航空公司高層、供應商及監察人員等相關人士進行採訪,詢問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波音是哪裡出了問題?怎麼做才能藥到病除?記者將這些建議統整為一系列重點精華,成為調整波音體質的「處方箋」。

一、胸懷大志很重要

波音一直是航空機械領域的佼佼者。你可能很難相信,距離他們上次推出新型飛機,已經過去整整20年了。在那之後,波音一直只對既有機型進行升級、改造。時任CEO康迪特(Phil Condit)建議,是時候著手設計新飛機了。

「必須讓員工對他們的工作感到興奮。你不是為了薪水才來工作,來工作是因為你在乎自己正在做的事。」

華盛頓州民主黨眾議員史密斯(Adam Smith)也呼籲,波音要有雄心壯志。「成功的公司多半會押下賭注,初期成本雖然高,但他們還是願意去做。」

華盛頓大學職業中心主管、曾任波音專案經理的柯尼留斯(Gail Cornelius)指出,波音缺少創新、改變的意識和覺悟。「Blue Origin想把人類送上火星,特斯拉(Tesla)希望淘汰燃油車……社會影響力是真實存在的,而波音缺乏這種東西。」 

二、重新整頓企業文化

許多人發現,波音的企業文化從原本重視獨創、品質,漸漸走調成只在乎股東獲利多少、唯利是圖,可以說是造成現今局面的根本原因。

1.安全第一,否則都免談

「對波音來說,最重要的是卓越和飛行安全。除非把這個理念滲透到公司的每個角落,包括最基層的清潔人員,否則波音永遠不會獲得完全、百分之百的信任,因為他們的心思不是放在問題上,而是放在收銀機上。」曾在波音、NASA、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和美國商務部擔任過公關主管的古德曼(Morrie Goodman)毫不諱言地指出。 (相關報導: 股市一路飆漲,但別忽視這些泡沫跡象!專家示警投機情緒升溫,恐引發劇烈修正 更多文章

根據美國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局長威特克(Mike Whitaker)的說法,鼓勵員工報告問題可以減少對舉報人的需求,當局也正針對這點密切關注波音。日前,威特克已對波音737工廠下達生產限制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