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併英特爾恐釀「悲慘結局」?高層憂業務模式差太多…專家曝「這樣做」可說服川普

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合作吸引力不大,甚至在英特爾內部也存在反對聲浪,有高層直言這將是「可怕的錯誤」。(資料照,柯承惠攝)

美國總統川普曾多次提及台積電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近期更傳出,川普政府曾試圖推動台積電與博通(Broadcom)收購英特爾部分業務,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然而,根據產業專家分析,台積電過去對於與英特爾的合作興趣不高,外媒引述業界看法,認為台積電目前應優先專注於擴大亞利桑那州的產能,並強化先進封裝技術的研發,而非投入收購競爭對手的業務。

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併的可能性有多大?

據美國財經網站《Quartz》報導,長期關注半導體產業的 Culpium 創辦人高燦鳴指出,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合作吸引力不大,甚至在英特爾內部也存在反對聲浪有高層直言這將是「可怕的錯誤」

他進一步分析,台積電之所以能在晶圓代工市場領先,與其獨特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而這與英特爾的經營模式存在根本性差異。

此外,台積電專注於代工業務,負責生產客戶設計的晶片,而英特爾則是自研晶片與製造並行,這意味著台積電若收購英特爾晶圓廠,可能會影響其供應鏈的中立性,甚至影響與其他大客戶(如蘋果、輝達)的合作關係。

市場專家為何看衰這筆交易?

華爾街分析師對於台積電與博通可能收購英特爾的消息持懷疑態度,並點出幾個主要問題:

製造流程不相容:花旗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指出,台積電與英特爾的製造流程、軟體工具及技術標準截然不同,兩者合併後勢必面臨大量技術整合挑戰。

監管審查壓力:美國銀行(BofA)分析師Vivek Arya認為,美國政府可能不會輕易讓台積電完全接手英特爾業務,特別是考量國家安全與產業競爭,監管機構可能提出反壟斷調查。

中國因素:英特爾長期在中國市場布局深遠,中國政府是否會放行這筆交易,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

台積電應該如何因應產業競爭?

據分析師建議,與其收購英特爾,台積電更可行的策略是擴大亞利桑那州的投資,並進一步深化與美國科技企業的合作。例如,與英特爾合作提供晶圓代工服務,而非直接收購其生產線,這樣可以降低交易帶來的政治與市場風險。

此外,台積電已投入數百億美元發展美國廠區,若再承擔英特爾虧損的晶圓代工業務,可能會影響財務穩健性,因此,產業專家普遍認為,台積電管理層將更傾向於擴張自有產能,而非透過併購來進行業務擴展。 (相關報導: 中國「AI公務員」上線了!DeepSeek火速再推「1黑科技」這次美國真的追不上了? 更多文章

目前來看,台積電與英特爾的交易仍存有諸多變數,包括技術整合、監管挑戰及市場競爭考量,美國政府是否會放行這筆交易,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