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媒體《中央日報》日前評論DeepSeek的崛起,認為與過去中國侵蝕鋼鐵、造船、汽車等韓國製造業市場的模式如出一轍。
DeepSeek繼去年年底發布V3版本後,於1月20日又推出專門處理複雜推理問題的R1。而且R1在數學競賽基準測試中,準確率達到79.8%,比「ChatGPT-o1」的79.2%還高出一點點。值得注意的是, DeepSeek的研發成本僅有OpenAI GPT-4的1/18,採用的也是「閹割版」的輝達H800晶片(而非最先進的H100)、數量則僅有2000塊左右,造成美股在1月27日的暴跌,包括輝達股價暴跌16.97%、台積電下跌13.33%、博通(Broadcom)下跌17.4%,甲骨文(Oracle)下跌13.8%。儘管一天後股價有所回升,但整體仍呈現弱勢。
DeepSeek對《中央日報》表示,該公司的AI研發還使用了大量的華為昇騰晶片910B,據稱該晶片的性能約為輝達A100的80%,但價格僅有30%。如果再加上政府補貼,華為晶片的使用成本約為輝達同等性能高端晶片的46%;至於「資料標注」的AI訓練成本方面,DeepSeek也僅有美國的10%、電力使用成本為美國的三分之一。
《中央日報》認為,DeepSeek的崛起濃縮了中國科技崛起的關鍵要素:包括極致的性價比、政府的全力支持、寬鬆的監管環境、低廉的基礎建設成本,這四項原因構成了DeepSeek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 DeepSeek也象徵中國的「連鎖式技術創新」模式。因為DeepSeek最初是對沖基金「幻方量化」(High-Flyer)的AI研究部門,直到2023年才獨立出來。「幻方量化」是一家利用深度學習進行量化投資的公司。DeepSeek正是利用「幻方量化」累積的資本、技術實力和GPU算力來開發AI模型。 (相關報導: DeepSeek如何買到「五萬片」輝達H100晶片?川普政府要嚴查,新加坡表示「將密切配合」 | 更多文章 )
《中央日報》稱,雖然現在討論DeepSeek的成功還為之過早,但DeepSeek確實展現了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一貫的發展模式:即便初期性能稍差,但憑超高性價比先行佔領市場,最終在提升性能後擊敗競爭對手。尤其全球頂尖(前20%)AI研究人員中,中國佔比高達47%(2022年數據),中國AI人才的「人海戰術」也值得注意。韓國仁川大學洪起用表示:「中國過去幾十年逐步侵蝕韓國傳統製造業的市場份額,包括鋼鐵、造船、汽車領域皆是如此。如今此一模式同樣適用於AI產業,韓國必須全力以赴,確保AI人才儲備和技術開發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