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1月17日,當蔡壁如在報名截止前夕毅然登記參選民眾黨主席補選時,這不僅是一紙報名表的提交,而是一聲振聾發聵的號角,喚醒了黨內沉寂的焦慮與潛伏的質疑。這場選舉猶如驟雨來襲,引發廣泛討論,然而迎面而來的,卻是不安、懷疑,甚至是不加掩飾的冷嘲熱諷。部分黨員直言:「柯文哲已經不在了,他被民進黨強行關押。如果蔡壁如當選黨主席,面對民進黨這種抄家滅族的手段,你撐得住嗎?看看國民黨的主席是誰?朱立倫;民進黨的主席又是誰?賴清德。而我們的黨主席,沒叫黃國昌,你真的要叫一些那種的,會被人家笑死啦!」
這些聲音充滿質疑,甚至帶著某種不容掩飾的輕蔑,暗示蔡壁如應該「惦惦自己幾兩重」,審慎評估自身條件,不要貿然競逐黨內最高領導職位。黨內質疑者認為,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民眾黨需要的是一位在政壇擁有高度聲望與影響力的領袖,而非一個經歷過風波、缺乏高度政治資本的候選人。然而,這些批評的背後,隱藏的更是一種對權力的恐懼──恐懼一個平凡人,卻有著超乎想像的堅韌;恐懼她那股從基層一步步爬升的力量,將打破政治的舊秩序。
然而,如果我是蔡壁如,面對黨內同志的種種質疑與壓力,我絕不會沉默。這個時代,早已不容沉默者苟安,亦不容猶豫者旁觀。民眾黨正處於關鍵存亡的時刻,柯文哲的缺席,讓整個黨陷入混亂與焦慮,內部分裂、敵勢逼近,這時候需要的,並非是所謂「政治巨擘」的虛偽妥協,而是一個真正願意承擔、敢於為黨奮戰到底的領導者。這場補選,並非僅僅是一場權力遊戲,而是關乎民眾黨未來命運的決戰。
如果我是蔡壁如,我不會逃避這些挑戰,而會選擇直面風暴,因為我深知,民眾黨的未來,不能被內部的猶豫與軟弱所拖垮,更不能成為他人權謀的犧牲品。我會站上舞台,以最坦誠的態度,向所有黨員表明我的決心──這不是一場為個人榮辱的戰役,而是一場為改革理想而戰的使命。我參選,不是因為我聲望最高,而是因為我深信,只有堅持民眾黨初衷,才有機會重燃希望,帶領這個黨走向光明的未來。
因此,我將以堅定的信念發表參選聲明,讓所有人明白,我的參選,源自於對民眾黨的忠誠,對改革價值的堅守,對同志們的承擔。
如果我是蔡壁如,我會告訴所有人,民眾黨此刻不能再等待,不能再搖擺不定,不能在恐懼中止步。我們要團結所有小草,迎戰這場屬於我們的時代考驗。我深信,真正的改革力量,不是來自個人的光環,而是來自於一個團結無畏的集體信仰。
這篇參選聲明,我將以蔡壁如的第一人稱視角,真摯展現我對民眾黨的堅定承諾,描繪對未來的宏大願景,並彰顯我在這場風暴中無懼風雨、堅定不移的信念。
如果我是蔡壁如──參選民眾黨主席補選聲明
親愛的黨員同志與支持者們: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在歷史的洪流中,權力的更迭與對抗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脈絡與動機。今日,台灣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面臨執政者賴清德政府的強烈打壓,世人皆見,這不僅是權力的博弈,更是對未來政治版圖的一次深刻干預。這場政治圍剿,昭然若揭,目的昭然──削弱柯文哲,阻斷其於2028年角逐總統大位的可能性。
在這個風雨飄搖、動盪不安的時刻,作為民眾黨的一員,我蔡壁如懷著沉重而堅定的心情,正式宣布參與民眾黨主席的補選。這不僅是一場選舉,更是對我們改革信念的捍衛與實踐。我懷抱著對台灣未來的責任與信念,堅信唯有誠實面對當前困局、提出務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實現改革與希望。面對內政困境、司法不公與兩岸緊張局勢,我願帶領民眾黨承擔改革重任,走出台灣的困局。
這場補選,不僅是我個人的決定,更是對民眾黨未來方向的一次重大抉擇。我參選,不是因為我擁有最高的聲望,也不是因為我無所畏懼,而是因為我深知,自己肩上承載著一份無可推卸的責任。當柯文哲前主席遭受政治打壓,身陷囹圄,當黨內同志陷入分裂與迷惘,民眾黨此刻需要的,並不是一位精於算計、追求短期利益的政客,而是一個敢於承擔、堅定前行,並願意在困境中堅守改革初心的領航者。而我,正是那個願意迎難而上,為民眾黨撐起未來的人。
今(2025)年1月19日,在民眾黨中央委員選舉中,我獲得了156位黨代表中的31張支持票,排名第五。儘管成功當選,卻引來黨內部分同志的質疑與嘲諷:「黨代表給你的支持度就這樣而已。」由於每位黨代表可圈選3人,有人認為,在9位當選者中,我並非最高票,竟仍敢競逐2025年2月15日的黨主席補選,這樣的決定被視為荒唐,甚至被解讀為不自量力。然而,政治的本質,從來不應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較量,更不該淪為名次與支持度的算計,而是對責任的承擔與對信念的堅守。我從不逃避選舉結果的現實,也不會因外界的質疑而動搖,因為真正的領導力,不取決於得票的多寡,而在於面對風雨時,是否有勇氣站穩立場、挺身而出,並帶領民眾黨走向正確的方向。
在這場撲朔迷離的政治風暴中,我必須站出來,為柯文哲、為自己、為民眾黨、也為真相發聲。近日圍繞著我所謂的「翻供說」,掀起了一場黨內風暴,讓許多支持者與黨內同志產生疑慮。面對對柯文哲的政治打壓、對我的不實指控,我無法選擇沉默。這不僅是一場司法追殺,更是一場針對改革力量的打壓。我想透過這篇聲明,坦率地說明事情的原委,還原這場事件的始末,讓大家看清真相。
一、柯文哲的遭遇:無端的政治追殺
2024年12月26日,柯文哲前主席因涉及《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眾望基金會背信案》及《政治獻金專戶申報不實案》等四大案件,被台北地檢署以收賄、圖利、侵占和背信等罪名起訴,並建請法院判處28年6個月的重刑。台北地方法院在首次羈押庭中裁定以3,000萬元交保,但不到48小時,台北地檢署隨即抗告成功,台灣高等法院發回更裁。12月29日,北院再度召開羈押庭,改裁定柯文哲7,000萬元交保,並加強電子監控。然而,這樣的處置,顯然已超越司法合理範疇,不僅對柯文哲極為不公,更形同對其人格的羞辱,甚至對民眾黨構成赤裸裸的政治打壓。試問,一位曾為台北市長的政治人物,竟遭如此苛刻對待,這究竟是司法審判,還是政治清算?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北檢對於北院的裁定仍不滿意,於12月31日傍晚再度提出抗告,聲稱柯文哲交保在外恐影響重要證人的陳述,並以我蔡壁如「前後說法不一致」為例,試圖為其無限抗告的行動尋找合理依據。檢方進一步指控,柯文哲否認製作涉及1,500萬元收賄紀錄的隨身碟,但該隨身碟卻在柯宅臥室中被查獲,且檔案製作者署名「WEN」。為了強化其論點,檢方在訊問時刻意要求我拼寫柯文哲的英文名,並將我拼寫出的字母與隨身碟檔案上的署名「WEN」進行比對,牽強推論柯文哲曾用「KO」作為署名,後來改為「WEN」,進而聲稱該隨身碟是柯親自製作。這種論證手法,無疑是過度解讀、推測與揣測的結合,缺乏嚴謹的事證基礎,反而暴露了檢方在證據薄弱情況下的無助與草率。整起案件的發展,已遠離司法公正的軌道,檢方的手法不僅令人質疑其動機,更讓人擔憂這是否已淪為打壓政治異己的手段,而非真正尋求真相的調查。
此外,檢方還以負責處理金流的幕僚許芷瑜(橘子)在逃為由,堅持柯文哲有串證之虞,甚至私下嗆聲:「若再交保,將無限抗告到底。」最終,在強烈的政治壓力與不當操作下,今(2025)年1月2日晚間10點,北院召開第三次羈押庭,結果裁定柯文哲羈押禁見,形勢急轉直下,案件發展更顯詭譎。
這場對柯文哲的政治追殺,根本源於2024年總統大選期間,時任民眾黨黨首柯文哲勇敢揭露了賴清德在「賴皮寮」違建問題上的層層謊言。柯文哲毫不避諱地指出:「賴清德在違建問題上,若能認錯便罷,但事實卻是一再編織謊言。最初辯稱其房屋合法,然經查證乃違建;繼而稱有繳房屋稅,亦被揭穿毫無稅籍與戶籍紀錄。最終以所謂『父親老工寮改建』之詞狡辯,甚至賣弄悲情,言說童年屋頂為颱風掀翻,潸然淚下。然而空照圖冷靜地戳破這層情感外衣,顯示該建築於2003年方始築起。再談公益信託,無建照、無產權、無執照,何來信託?此乃幽靈建築。賴清德身為公職二十載,財產申報理當詳實,然此屋竟未入申報範圍;任副總統後,更有財產強制申報和管制義務,卻仍選擇隱瞞。當謊言築起一道道防線,一句謊話需以十句謊言來掩飾,終至自我迷失,謊言成牆,人格崩塌。我已經無法看見賴清德,他已經被自己精心編織的謊話徹底淹沒。」
這番揭露,戳破了賴清德的虛偽面具,正是柯前主席得罪執政當局的根本原因。賴清德無法承受如此直接而有力的批評,權力的傲慢驅使其透過司法系統,對柯文哲展開無情的政治追殺。這不僅是對柯文哲個人的打壓,更是對民眾黨的摧殘,對台灣民主價值的公然挑戰。
二、面對不實指控:我從未翻供
2024年12月26日,台北地檢署提出長達168頁的起訴書,然而內容卻空洞乏力,缺乏任何足以一槍斃命的實質證據,反而充斥著與案情無關的瑣碎故事與歷史典故。檢方甚至翻出一封2005年台大醫院的舊Email,質疑是否由我寫給某位醫師。當我坦然回應:「這不知是哪一年的事,沒頭沒尾的,自己早已忘記。」檢方卻流露不耐,甚至威脅道:「給你休息五分鐘,好好想一想,要能夠回答這個疑惑。」如此荒謬的質問方式,讓人不禁懷疑,這究竟是司法調查,還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追殺?
檢方進一步指控,柯文哲曾透過我指示時任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處理京華城容積率問題,並將一張張貼於京華城樓地板面積討論公文上的破損黃色便利貼,視為「關鍵證據」。然而,這張在2017年11月8日貼在公文上的便利貼早已殘缺不全,僅留有我的簽名,內容早已無法辨識。但檢察官卻執意要求我解釋,當我請求檢方出示完整便利貼以供核對時,竟遭到拒絕,並被威脅:「最好想一想再回答,這點非常重要,如果不說實話,就會有嫌疑。」檢方試圖將這張支離破碎的便利貼,扭曲為我交辦林副市長「另案處理」的鐵證。所謂「另案處理」係指保留京華城允建樓地板面積120284.39平方公尺,以及解除原土地的6項使用限制而將「商三特」改為「商三」。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這種帶有脅迫式和強烈預設立場的辦案手法,令人不寒而慄,充分證明整起案件早已偏離司法追求真相的軌道,而成為精心策劃的政治工具。這場假借法律之名的政治追殺,所揭露的,不僅是權力的傲慢與濫用,更是對改革力量的敵意與打壓。
近期,許多支持者(小草)質疑我「翻供」害了柯文哲,甚至要求我閉嘴、質問我是否會對台北地檢署提告。針對「翻供說」,外界與黨內的批評,主要來自2024年11月6日與12月2日我在檢方訊問時的陳述。對此,我要嚴正聲明:「羈押處分書中並無我蔡壁如的翻供,反而是提到了陳智菡涉嫌串證。」這才是事實。然而,我的言論卻遭過度解讀與渲染,對此,我已委託律師處理媒體的不實報導,並將積極澄清真相,還原事實。
檢方在2024年12月31日提出的第二次抗告理由中,指控我在偵查過程中曾具結證稱USB硬碟中的工作簿檔案「wen」是柯文哲,但柯前主席交保後,我於媒體訪問時卻否認此事。這種惡意的扭曲與刻意竄改,已讓整個司法程序失去了應有的公正與理性。事實是,我在檢方調查中始終秉持誠實態度,並未有任何所謂「翻供」的行為,所有針對我的指控,不過是檢方操弄司法、誤導輿論,以掩蓋真正問題核心的政治手段。
這場充滿惡意的指控,並非僅是對我個人的抹黑,更是對司法公信力的嚴重踐踏。我絕不容許這樣的行為繼續傷害我與民眾黨的清白,亦不容許司法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為了捍衛名譽與真相,我將跟律師討論後正式對台北地檢署提起法律行動,不是為了自我辯解,而是為了維護司法應有的尊嚴,守護我一直堅持的清白與正義。
三、釐清錯誤解讀:我對「劣幣驅逐良幣」的真實看法
當檢方詢問我關於A1-37行動硬碟檔案《note.docx》的內容時,我坦承曾在文件中表達對黨內某些現象的憂慮,認為本黨的組織可能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並指出這或許是時任民眾黨副秘書長陳建璋離職的原因。然而,這純粹是我基於黨內運作的個人觀察與反思,並非出於惡意抹黑或攻擊。
我必須強調,「劣幣驅逐良幣」的言論,並非源自私怨,而是我對民眾黨未來發展的深切憂慮與無奈。這句話的背後,反映的是我對黨內改革的迫切期待,期望民眾黨能夠回歸專業、理性與廉潔的核心價值,並摒棄內鬥與私利,讓黨真正成為民眾信賴的改革力量。面對外界的誤解與放大,我不會逃避,亦無意迴避這些爭議,唯有透過持續的努力與自我反省,才能讓民眾黨在艱難的挑戰中走向成熟與茁壯。
四、統一口徑指控:京華城案的真相還原
檢方將2024年4月28日柯文哲與陳智菡關於聯繫彭振聲的LINE對話視為「關鍵證據」,並進一步援引同年5月6日柯文哲透過LINE告知彭振聲:「既然是共識決,就這樣解釋了」,認定柯文哲試圖統一口徑、規避法律責任,進而指控其涉嫌串證,作為京華城容積率調整案的證據。
然而,這段對話的本質,實則僅是針對如何回應媒體對京華城案的關切,屬於正常行政溝通範疇。檢方的指控顯然是過度解讀,刻意忽視對話的實際脈絡與背景,並以曲解的方式將例行政策的說明扭曲為不當行為。這種以「統一口徑」作為串證的推論,不僅缺乏事實根據,也無視政治運作的基本常識,令人遺憾。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五、檢方刻意扭曲事實:無理指控與抹黑
檢方不斷對我與柯文哲的LINE對話窮追不捨,當我試圖透過手機查證相關內容時,卻遭到阻止,令人不禁質疑其偵查手法的公正性與合理性。此外,檢方聲稱朱亞虎曾提及7人各捐30萬元給民眾黨作為政治獻金,並表示已傳訊息通知我。然而,當我對此毫無印象時,檢方不僅未進一步求證,反而武斷地指責我「裝傻」。經過我的多次堅持,檢方才勉強同意讓我查閱手機,但經核對,根本不存在與朱亞虎有關的對話內容,這無疑證明檢方的指控毫無根據,純屬臆測與捏造。
更令人不齒的是,檢方還趁機窺探我與朱亞虎過去的對話,並針對2021年我們在疫情期間提及「我們會依法捐出」的訊息大做文章,要求我解釋其含義。然而,這段對話的背景純粹是因應當時新冠疫情爆發,朱亞虎協助捐贈醫療物資,與本案毫無任何關聯。檢方這種罔顧事實、斷章取義的行徑,顯然是刻意製造混淆,企圖將無關的事實拼湊成所謂的「證據」,以達成其政治目的。
此外,檢方在起訴書中將許芷瑜(橘子)描繪為案件中的「關鍵角色」,但這樣的指控與事實嚴重不符。許芷瑜始終僅是一名盡責的幕僚,職責範圍僅限於傳達訊息與執行交辦事項,並無任何決策權。然而,外界卻刻意將她塑造成「地下黨主席」、「大掌櫃」,試圖營造民眾黨內部存在影子權力的錯覺,這種過度誇張、歪曲事實的描述,無非是對她個人的污衊,更顯示整起案件早已偏離司法應有的理性與客觀,成為一場蓄意抹黑的政治戲碼。
六、面對黨內質疑:我絕無背棄同志
2025年1月4日,現任民眾黨副秘書長許甫在其臉書公開批評我,指稱「在檢方問訊時,關於『劣幣驅逐良幣』的證詞前後不一致」,並警告若其他證詞持續反覆,將影響柯文哲前主席的官司,甚至可能成為致命傷。2025年1月4日,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則指責我,如果有錯誤證詞、被誤解,要趕快處理,而不是在背後翻供。她更直言,北檢二度抗告要求羈押柯前主席的理由,正是基於「實質影響證人」的事實,言下之意,是我未能及時澄清或對北檢提告,導致柯文哲深陷司法困境。
對於黨內這些批評,我深感遺憾與不捨。事實上,檢方在訊問過程中充滿誘導性提問與高度壓力,導致許多陳述遭到扭曲與誤解。我的發言絕非所謂的「翻供」,更無意損害柯主席或黨內同志的利益。
我一直以來秉持坦誠,並在司法調查中盡力配合,但如今卻成為黨內質疑與指責的對象。面對外界的誤解,我願意負責,並透過公開說明來澄清真相,然而,我不會接受任何毫無根據的指控與抹黑。民眾黨正處於風雨飄搖的時刻,團結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唯有理性與務實,才能讓我們共同度過這場風暴,重拾改革的初心。
七、面對能力的質疑:我不退縮
過去的幾年,我的名字,或許伴隨著爭議,甚至被一些人視為攻擊的靶心。有人嘲諷我「僅是個護理師」,質疑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領導民眾黨。他們或許遺忘了,正是這份「護理師」的身份,讓我深刻理解基層的辛勞與生命的可貴,也因此,我比誰都更懂得「誠信」與「專業」的價值。
有人提起我在2022年的論文風波,試圖以此貶低我的誠信。但我要告訴大家,誠如我當時勇於承擔責任、立即辭去立委職務一樣,我始終相信,錯誤可以成為成長的契機,而坦承與改進才是真正的勇敢。這些經歷不曾擊倒我,反而鍛造了我面對困境時更加堅韌的心志。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八、重建黨內信任:團結一致迎接挑戰
2025年1月1日,柯文哲主席因案件纏身辭去黨主席職務,黃國昌代理主席,民眾黨正處於權力交替的敏感時刻,而在此之前,為了履行我對黨的責任,我已於2024年12月25日辭去台中市政顧問一職,準備回歸黨中央。然而,這個決定也讓我與黃國昌成為黨主席補選的競爭對手。
面對內部分裂與質疑,我深知團結的重要性。我參選黨中央職務,並非為了權力,而是為了守護這個政黨的價值與信念。我希望透過制度改革與團隊合作,讓民眾黨成為一個更透明、更有凝聚力的政黨。我會努力推動黨內對話,修補裂痕,讓黨回歸理性與務實的初衷。

九、內政改革:還人民一個安穩的生活
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內政挑戰──高房價壓得年輕世代喘不過氣,低薪資讓許多家庭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社會福利制度的不足更讓弱勢族群難以獲得應有的保障與照顧。民進黨執政期間,政策過度偏重政黨利益與財團需求,忽視了基層民眾的真實困境,導致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經濟發展嚴重失衡,人民對未來充滿焦慮與不安。
我承諾推動全方位、務實的內政改革,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實現一個安穩、安全、充滿希望的台灣。
1、解決少子高齡化問題:打造共融世代的未來
(i) 營造友善育兒環境
- 提供充足的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降低年輕家庭的生養負擔。
- 擴充公共托育資源與普及學前教育,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在公平、優質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 推動職場友善育兒政策,協助父母平衡工作與家庭,打造樂於成家的社會氛圍。
(ii)強化老人長照與社會福利
- 導入智慧科技,如AI健康監測、遠距醫療、智慧照護設備,建立即時監控系統,讓獨居老人、衰弱老人和失能老人在家中或機構內都能獲得即時的健康管理與照護服務。
- 加強長照專業人力的培育機制,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與福利待遇,鼓勵年輕世代投入長照行業,確保長照服務的穩定性與持續性,為高齡社會提供堅實的照護後盾。
- 透過社區整合照顧模式,推動「在地老化」理念,建立長者友善的社區環境,擴大長者日間照護中心、社區共餐據點及跨世代共融空間,提供長者醫療、生活與社交的全面支持,讓長者得以在熟悉的社區中安心生活。
2、房市改革:合理化房價,打擊炒房行為
- 推動「實價登錄3.0」透明化制度,讓市場價格更公開透明,杜絕炒作與壟斷。
- 強化「空屋稅」與「囤房稅」政策,有效釋出閒置住宅資源,解決住房供需失衡。
- 擴大每個縣市的社會住宅建設與青年購屋補助,落實居住正義,讓年輕世代買得起房、住得安心。
3、改善就業環境:提升薪資與勞動保障
- 嚴格要求企業遵循勞動法規,打擊非法勞工與違法雇用,確保每一位勞工都能在合法、安全、無歧視的環境下工作。
- 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積極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打造多元且具前瞻性的就業機會,確保勞動市場與國際趨勢接軌,讓台灣勞工擁有更具競爭力的發展空間。
- 制定並落實「所得倍增計畫」,透過合理調薪機制、稅制改革與就業津貼,確保勞工薪資隨經濟成長同步提升進而縮短貧富差距,讓每位勞工都能享有應得的經濟回報與生活尊嚴。
我堅信,政府應該成為人民堅實的後盾,真正為全民的幸福與尊嚴而努力。我要帶領民眾黨,以務實、理性、透明的態度,推動這些改革,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讓每一位國民都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與安穩。
十、能源改革:守護民生與經濟
2024年10月17日,台積電在法說會上指出:「台灣廠區的電價自2022年起持續攀升──2022年每度電價上漲15%,2023年上漲17%,2024年4月漲25%,10月再漲14%,經比較全球各地廠區,台灣廠區的電價已攀升至全球所有廠區之最。」
台灣正深陷錯誤能源政策帶來的泥淖。民進黨政府堅持風光兩電(風力與太陽能),全面廢棄核電,導致過去3年來電價調漲4次而高騰,重創產業與民生。根據估算,全面廢核將使國庫在未來20年損失超過5兆元新台幣。更嚴峻的是,目前高達83%的能源來自火力發電(俗稱「髒電」),這使得國人每日暴露在污染之中,呼吸道疾病持續攀升,對台灣人民的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更令人憂心的是,民進黨執政期間頻繁發生全國性的大規模停電與限電,已達5次(2017年8月15日、2021年5月13日、5月17日、12月12日,以及2022年3月3日)。這些事故不僅暴露出能源政策的嚴重失衡,更對台灣的產業發展與人民生活造成莫大衝擊。
面對如此危機,我將推動真正務實的能源改革,堅持在「安全」與「穩定」的基礎上,逐步恢復核能發電,達成能源多元化。唯有這樣,台灣才能重新找回經濟動能、確保民生穩定,並為下一代打造更健康、更永續的生活環境。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十一、教育改革:打造多元與永續的學習環境
少子化問題亦成為國家未來的隱憂。少子化問題正對台灣的教育體制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私立大學因招生不足面臨倒閉危機,教育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學生與家長對教育品質與未來發展充滿焦慮。面對這樣的危機,我們必須以前瞻與務實的態度,推動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讓教育體系穩健轉型,為台灣的未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1、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邁向世界一流
- 聚焦世界百大戰略:設立「台灣躍升百大大學計畫」,依據國際排名指標(如QS、THE、ARWU),針對學術研究、師資國際化、產學合作等面向,提供專項資源,協助頂尖大學進行全面提升。以5年培育1所台灣的大學進入世界前100名、10年達成3所大學進入前100名為目標,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學術環境,吸引國際人才及合作機會。
- 深化產學合作,促進創新與應用轉化:建立「創新人才孵化平台」,加強學界與業界的鏈結,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培養具實戰經驗的專業人才,縮短學用落差。設立跨領域研究中心,鼓勵大學與產業龍頭共同研發尖端技術,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 國際化人才培育,強化全球學術競爭力:提升學術出版量與影響力,鼓勵學者在國際期刊發表高影響力論文,並加強對重點研究領域的支持,以提升台灣在全球學術界的話語權。擴大國際交換與合作機制,推動學生海外學習、雙聯學位與全球學術交流,強化學生的跨文化能力與國際視野。
2、靈活調整招生名額,避免教育資源浪費
- 等比例削減招生名額:根據人口變化靈活調整各大學招生人數,確保教育資源有效分配,避免過度擴張與浪費。
- 專業轉型與優質整併:鼓勵大專院校結盟與資源共享,推動特色化與專業化發展,讓學校在少子化浪潮中穩健經營。
- 推動學用合一,強化產學合作:深化產學合作,縮短學用落差,培養學生具備即戰力,提升就業競爭力。
3、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縮短城鄉差距
- 提升偏鄉教育資源:加強對偏鄉地區教育設施與師資的投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接受優質教育。
- 推動「教育平權」政策:設立教育公平基金,補助弱勢學生學習資源與課後輔導,縮小城鄉教育落差。
- 推廣終身學習計畫:鼓勵國民持續學習,提供在職進修與社會教育資源,打造全民學習型社會。
我堅信,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基。唯有打造多元、優質、永續的教育體系,才能讓台灣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步,讓每位年輕人都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教育改革不應僅是口號,而要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
十二、司法改革: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任
司法,本應是維護公平與正義的最後防線,然而,在民進黨的執政下,這道防線早已崩壞,淪為政權操控的工具,公信力蕩然無存。2025年1月15日,賴清德總統於民進黨中常會上宣稱:「不能因為判決不如意就質疑司法獨立性。」這番話表面上冠冕堂皇,實則是對現狀的掩飾與推諉。試問,若司法真的如他所言「獨立公正」,為何超思雞蛋、高端疫苗、台鹽綠能等重大弊案一再爆發,卻始終無人問責?這樣的司法,不僅讓真相沉沒,更讓人民對正義失去最後一絲信任,輿論沸騰,憤怒難平。
我堅信,司法不該成為執政者的護身符,更不該淪為打壓異己的劊子手。我要推動司法改革,確保檢察官獨立辦案、法官獨立審判,杜絕政治干預,並設立司法問責機制,對於司法怠惰與失職,必須嚴格追究,還社會一個真正公正而獨立的辦案和審判環境。
曾幾何時,我天真地相信司法是追求公義的燈塔,然而,親眼所見,司法卻成了權勢之下的工具,充斥著聽命於政權的豺狼虎豹,將應有的公義踐踏於權勢之下。有人告訴我,這就是台灣的現實,但我偏不信,我偏要站出來,奮力一搏,打破這道黑暗的藩籬,讓司法回歸正軌。司法,應當是庇護人民的最後防線,而非權貴的遮羞布。
十三、兩岸戰略:穩定局勢、捍衛國土
無謀的民進黨政府以分離主義與挑釁政策對待兩岸關係,導致台灣陷入內外交迫的危局。民進黨將「抗中保台」視為政治操作工具,卻忽視了國家安全與區域和平。
中國大陸正以「中國夢」與「兩個一百年」戰略積極崛起。自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國夢」,強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並透過北京奧運等大型活動成功提升了中國人的自信心,進一步鞏固中共統治。其兩個「百年馬拉松」戰略,旨在2021年全面建構脫貧的小康社會,並在2049年超越美國的總體國力,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系列戰略清楚地顯示,中國大陸將持續擴張影響力,對中華民國台灣構成嚴峻威脅。
我主張以穩健、理性的態度處理兩岸關係,避免無謂的對立與衝突升溫,同時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確保台灣的長遠安全。基於我在台中市深耕多年的經驗,我提出「太平洋基石」戰略構想,主張儘速推動清泉崗機場的擴建,增設可供F-35戰機起降的第二條跑道。此舉不僅能夠在平時作為民航用途,透過啟動「2026台中國門計畫」,進一步提升台中作為國際交通樞紐的地位;更在戰時發揮戰機快速部署的戰略價值,成為國土防禦的核心據點。唯有前瞻性地建構堅實的國防基礎,才能在和平與安全之間取得最佳平衡,確保台灣在區域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我們要避免戰爭,更要準備面對挑戰。台灣的安全來自務實的外交與堅實的國防,而非空洞的口號。
十四、歷史的鏡鑑與領導的抉擇:民眾黨主席補選的啟示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映著人心的忠誠與背叛,也是一座燈塔,指引著未來的方向。在千百年歲月的長河中,權力的遊戲從未改變,忠誠與背叛的較量不斷重演。當我們回望岳飛的悲劇與《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故事,無論是正史還是小說,都蘊藏著對領導、責任與使命的深刻啟示,值得今日民眾黨主席補選的每一位候選人深思。
岳飛之死,並非僅是奸臣秦檜一己之私,而是整個南宋政權內部對權力存續的恐懼所致。岳飛堅持抗金,誓言迎回被虜至異國的徽、欽二帝,這一份忠誠本應成就大宋復興,卻觸動了當朝最高權力的根基。徽、欽二帝一旦歸國,宋高宗趙構的皇位正當性將蕩然無存,權臣秦檜依附權勢的根基也將崩解。岳飛的存在,對他們而言,是無法承受的威脅。於是,「莫須有」的罪名成為權力最鋒利的劍,將岳飛這位忠義之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南宋的復興希望也隨之灰飛煙滅。這段歷史告訴我們,當忠誠威脅到既得利益者時,真正的英雄往往成為被犧牲的對象,而一個組織若失去真正的領袖,則只能在苟且中走向衰敗。
柯文哲的存在,對於部分黨內人士而言,不是改革的希望,而是對其野心的最大阻礙。柯文哲若歸來,他們攀登權力高峰的機會將瞬間瓦解,精心部署的政治布局將土崩瓦解。因此,他們選擇表面聲援,卻在行動上遲滯,未見真正具體的營救行動,所以選擇一位黨主席,是否擁有勇氣迎回「徽、欽二帝」,將成為對其信念與格局的真正考驗。歷史的教訓已然深刻,若無法正視這場救援的急迫性,民眾黨恐將步上南宋的後塵,內耗分裂,最終為他人作嫁。
如果岳飛的故事是悲劇,那麼《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則是一則有關領導者智慧與胸襟的啟示。明教曾因內鬥與矛盾而幾近滅亡,光明頂一役,六大門派圍攻,局勢危如累卵。然而,張無忌以卓越的智慧與包容的氣度化解危機,重拾明教的信念。他深知,真正的領導不在於固守權位,而在於適時放手。張無忌接任教主之時,便朗聲說道:「我答應各位暫代教主之位,待日後迎回金毛獅王謝遜,再將教主之位歸還給他。」這一決斷,並非對權力的畏懼,而是對組織長遠發展的深思熟慮。領導者應當成就組織,而非讓組織成就個人。
我將公開承諾,若當選黨主席,將以無畏的決心,全力營救柯文哲,組建最堅強的法律團隊,確保他不再成為政治獵巫的犧牲品,粉碎民進黨的陰謀與操弄,讓正義得以昭彰,讓真相得以重見天日。我將以行動證明,民眾黨絕不屈服於威權打壓,絕不讓改革的信念因政治迫害而黯然失色。
我更鄭重承諾,當柯文哲重獲自由、歸來領航之時,我將無條件交還黨主席之位,讓真正的領袖帶領我們迎向更艱鉅的挑戰,推動台灣未來的改革進程。這不僅是一項承諾,更是一種氣魄──在風雨飄搖的時刻,我願意承擔所有責任,堅守民眾黨的價值,確保這個政黨在亂局中不迷失方向。這樣的決心,正如張無忌光明頂一戰後的選擇,讓權力回歸真正的核心,方能團結內部,迎戰更大的敵人。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如果黨內有人仍抱有幻想,認為自己能在柯文哲缺席的情況下奪得2028年總統大選的門票,這樣的私心,若不加以遏制,勢必侵蝕民眾黨的根基,最終讓這個以改革為名的政黨,陷入與傳統政黨無異的權力遊戲。事實是,民眾黨的未來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團結一致,迎回柯文哲,以他的領導智慧帶領黨走向勝利。

十五、民眾黨的存亡之戰:救回柯文哲,決戰2028
民眾黨的核心與靈魂,從來都離不開柯文哲。唯有他的歸來,民眾黨方能展現無懈可擊的戰鬥力,屹立不搖於台灣政壇,不被政治黑手吞噬瓦解。柯文哲的非凡實力,使民眾黨成為唯一有機會擊敗民進黨的政治力量,而我們的使命,便是確保這場戰役不會演變為「乞丐趕廟公」、「鳩佔鵲巢」的荒謬劇碼。
2028年的總統大選,早在2024年9月5日那天,柯文哲遭賴清德政權羈押的時刻,便已註定成為一場無法迴避的「因果之戰」。賴清德政權以司法為劍,妄圖斬斷改革之路,意圖將民眾黨一舉粉碎,讓我們如枯葉般四散消亡。然而,我們絕不能讓這場政治陰謀得逞,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台灣唯一理性、務實的政治力量在打壓下土崩瓦解。
身體上的疼痛會隨著時間而消散,但刻在靈魂上的疼痛卻永不會淡去。賴清德的陰謀,是我們無法忘卻的屈辱,更是我們永誌不渝的動力。這份沉痛,將在憤怒中燃燒,將在悲憤中凝聚,化為無可撼動的行動力,讓我們以不屈的意志,昂然迎戰!民眾黨的怒火從未平息過,台灣歷代領導人,無人如賴清德般令人如此憎恨,他的傲慢與專制,將成為他注定敗北的伏筆。他的名字,終將鐫刻在歷史的恥辱碑上,成為第一位無法成功連任的總統,因為2028年,民眾黨將粉碎他的野心,讓他在民意的怒潮中徹底潰敗。
賴清德政權敢對柯文哲痛下殺手,我們民眾黨就要讓他們付出無法承受的政治代價。我們民眾黨的目標不僅是要在2028年擊敗賴清德,更要讓台灣人民知道,民眾黨擁有比賴清德更優秀、更有擔當、更懂民意的柯文哲。2028年,將是新時代的開始,這個時代,必將以柯文哲的歸來揭開序幕。
民眾黨的反擊,必須是一場全面的清算。我們要讓民進黨的每一個優勢選區變成他們的墳場,嘉南平原、北部藍綠夾擊區,無一可留。賴清德敢於囚禁柯文哲,我們就要讓他在選票的怒潮中溺斃,讓民進黨的黑手徹底從台灣的未來抹去。
然而,這一切的實現,首要之務便是確保柯文哲不會因坐黑牢,而無法在2028年的總統大選舞台上發光發熱。為了這一刻的到來,我們不能等待,也不能在質疑與恐懼中蹉跎光陰。即便我們沒有縝密的策略,但我們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這股來自無數小草的力量,將在這個致命的困境中,開闢出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
此刻,歷史的鐘擺正搖擺在抉擇的分水嶺,而我們──民眾黨的小草,已無退路可言。我們的小草精神,從不懼怕風暴,反而在風暴中成長、茁壯。曾經,我們是散落四方的微光,星星點點,如今,這些微光已匯聚成燎原烈焰,炙熱、洶湧,勢不可擋。是時候展現我們真正的實力,讓小草連鎖成熊熊烈火,焚盡一切腐朽,照亮一條新時代的道路。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我們小草的信念,不會因政權的打壓而動搖;我們小草的意志,不會因恐懼而崩潰。敵人的陰謀再深,操弄再巧,都無法擊敗我們小草的團結與信仰。這不是一場對個人的營救行動,而是一場對公平正義的捍衛;不是對政權的臣服,而是對台灣未來的宣戰。我們小草將以一動十、聚千潰萬,以銳不可擋之勢,扭轉這場看似無解的困局。
民眾黨絕不允許民進黨的權謀繼續荼毒台灣,絕不容賴清德這個傲慢的領導人,繼續以惡劣的政治算計摧毀台灣的未來。民眾黨的戰場,從不僅僅存在於選票之間,而是在每一個人民的心靈深處。當貪腐橫行、正義蒙塵,唯有我們堅定的信念能夠撕裂黑暗;當特權猖獗,唯有我們的行動,能夠翻轉未來。我們要讓賴清德政權在這場戰爭中付出最沉重的代價──我們要在每一寸土地上奪回民心,要在每一次選舉中奪回台灣的未來。
這場戰役,不能輸,也不容失敗。我們將以烈火焚盡腐敗,以信念重塑未來。柯文哲的歸來,將是民眾黨的復興,更是台灣的重生。這場戰役,星火已燃,唯有勝利,方能止息。
十六、團結為劍,改革為盾──共築台灣新未來
歷史從不輕易饒過虛偽與傲慢。今日的執政者正以權力為袍,謊言為飾,試圖掩蓋其無能與腐敗。然而,真相如光,無論如何壓抑,終將穿透迷霧,照亮黑暗,照亮台灣的未來。民眾黨的存在,正是對這份傲慢的最強烈反擊,對台灣民主最堅定的守護。此刻,面對壓迫,我們不能退縮,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場選舉,更是一場關乎台灣生死存亡的戰役。
台灣正站在歷史的分水嶺,民眾黨亦處於生死存續的關鍵時刻。我願以無懼的決心,承擔黨主席的責任,帶領同志們團結一致,直面挑戰,重燃改革的火焰。這條改革之路必然荊棘滿佈,但我堅信,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堅守理性、務實、透明的價值,民眾黨就能走出重圍,帶領台灣走向真正公平正義的未來。
我深知,外界對我的批評與質疑不會停止,惡意也不會減少。但我始終相信,真正的領袖,不是沒有缺陷的人,而是在困境中願意挺身而出、勇敢承擔的人。我願意成為這樣的領袖,帶領民眾黨跨越狂風驟雨,走向燦爛晨曦。
我理解黨內同志與支持者對我的疑慮與不滿,但此刻,內耗將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分裂只會削弱我們,讓改革停滯,讓敵人得逞。唯有團結,才能擊退來自四面八方的打壓,才能讓我們的理念在台灣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出改革的花朵。
我真心希望所有同志能夠放下成見,一起思考如何讓民眾黨走得更穩、更遠。台灣的未來不會等待我們,人民的期待更不容辜負。讓我們以行動證明,我們是改革的力量,是人民的依靠,是台灣的希望。面對即將到來的2026地方選舉,我們要展現團結與行動力,才能真正實現對人民的承諾。
讓我們攜手同行,迎接民眾黨的新篇章!
我,蔡壁如,請求所有黨員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帶領民眾黨,在最黑暗的時刻挺身而出,在最艱難的戰役中奮力前行。為民眾,為改革,為未來,我將奮戰到底! (相關報導: 民眾黨主席前哨戰!蔡壁如花8小時達300人連署門檻 同時間黃國昌數字曝光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