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芛,是黃麻的嫩芽,彰化以北、豐原以南的土質、水質和氣候最適合種植,盛產於夏季,在日治時代,麻芛是老台中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餐桌湯品,但要吃麻芛湯最是「厚工」,採下黃麻的嫩葉,必須經過撿、搓、揉、洗4步驟,才能去除苦味,煮出台中人最愛的消暑麻芛湯…。
台中市長當選人林佳龍說,「麻芛」是最足以代表台中的地方特色食材,「不食麻芛,等於就沒有度過夏天;不愛麻芛,就稱不上是地道的台中人」,他形容,麻芛那種不慍不火的質地,不似南部人熱情,又不像北部人孤冷,正好比台中人的性格,總在日常的交遊相處之後,不經意間流露出淡淡的人情暖意,一如麻芛湯,初嚐微帶苦澀,但嚥下後細品,又自有一股回甘清香。
這10年,就是因為林佳龍在台中始終堅持腳踩土地、紮根經營,才讓台中人慢慢品出他所烹煮的特有麻芛湯滋味。
「我在台中生活 因為我喜歡這裡」
「我在這裡生活,不是只為了選舉,是因為我本身就喜歡這裡,在生活中去經營政治,而不是為了政治而生活。」一般縣市長任期4年,連任一次不過8年,但林佳龍卻因為台中縣市升格直轄市的關係,硬是等待了10年,才獲得了台中人肯定,這對從小讀書順遂、事業有成的林佳龍而言,是一段不同過往的生命體驗。
10年後回首,林佳龍此時反而可以平靜看待,他說,「這給了我足夠的時間,以比較輕鬆、融入的方式去宣揚理念、認識朋友,10年前的林佳龍想法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時間,讓我更認識台中,也讓台中更認識我。」
「我就是台中人 我很能代表台中」
來到台中,林佳龍酷愛出書,2008年,林佳龍募集了100個市民的願景,出版了《愛台中的100種方法》;2010年,面對合併升格的變化,林佳龍又集合一群學界朋友共同出版了《城市夢想家》,今年4月,林佳龍匯集了他這10年中踏遍台中縣市山海交會之地的足跡和心得,出版了一本集合台中縣市9條可以騎自行車暢行的文化旅遊書《佳龍帶你遊台中》;10月再出版《城市行動派》,告訴台中市民他的施政藍圖。
林佳龍說,我在倡議「台中學」,他不斷地出版各種與台中有關的書籍,來表達他對台中的愛跟堅持,透過這些出版品「表現出我10年時間的經營,表現在用心觀察,淬鍊出打動台中人的心,我講出,他們感受的到,但沒有講出來的聲音,也透過這些書告訴台中人。」林佳龍在台中「不是整天在選舉,而是生活在其中」,所以可以將台中的美好講出來且寫成書,「我沒有在這裡生活,就沒有辦法在這裡信口開河」。現在,他驕傲地說,「我就是一個台中人,我很能代表台中」。
用腳建立人脈 「選前就篤定會贏」
「選舉前,我就很篤定在台中縣區一定會大贏」,林佳龍不改豪氣地說。為什麼?他表示,對手在台中市當過13年市長,因此他選前判斷,台中市區的支持度差距會縮小,可是台中縣區就不一樣,「我幾乎走遍胡市長走不到的地方」。
林佳龍透露這10年的在地人脈經營模式,他說,台中縣每年最大的廟會盛事就是「大甲媽繞境」,自2010年起,連續5年,他都跟著繞境活動,除了第1年全程參與外,之後年年部分跟著行腳,在大甲媽的繞境活動中,他和胡志強同樣都會出現在媽祖起駕時,但之後9天8夜行程,胡志強不見了,他卻繼續走。他和台中黑派大老顏清標旁邊的幹部都是繞境時認識的,在行腳過程中,大家會自然的聊天,互相照顧,一起去廟裡吃飯,他是用時間和誠意與人家交陪,建立情感,「這些點點滴滴累積,不是對手做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