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玉鼎/和平報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多項保育研究計畫,以科學基礎來探討園區內各項資源的狀況。一0四年的成果顯示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棲地武陵地區,農地回收後水質明顯改善;而位於觀霧地區同屬瀕危物種的觀霧山椒魚族群幾乎沒有變異性,對於氣候變遷逐漸暖化的環境可能面臨威脅。
雪霸處表示,武陵地區為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棲地,自管理處成立以來積極改善其生存棲地,九十五年底完成七家灣溪畔收回農地後,即進行相關的生態復育及環境監測工作;因農地歷經多年的農肥料過度使用,導致苗木生長障礙或天然更新困難。經進行改善土壤酸鹼度、菌根菌接種試驗、各種原生植物發芽等多項試驗;目前已發現羅氏鹽膚木的苗木生長最佳,適於作為演替早期的樹種,利於營造後續森林生態復育的基礎。

圖說:武陵地區為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棲地,收回農地後七家灣溪的水質明顯改善。(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水質的監測上,以硝酸鹽氮為例,其主要的來源為含氮肥料的使用,經雨水逕流而流入河川,雪霸處近年監測七家灣溪下方固定測站之水質發現硝酸鹽氮濃度已從2.2mg/L縮小至0.1-0.5mg/L之間且呈逐漸穩定狀態,顯見在近年來農地回收後,生態復育上已見其成效。
另外,由於近年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許多物種生態棲位狹窄的特有種其生育棲地可能逐漸窄化,雪霸處在進行觀霧山椒魚溫度生理耐受性發現,顯示其棲地條件在觀霧地區有其不可取代性;野外的溫度資料顯示該區的微棲地環境的濕度、以及較能維持相對穩定的低溫,可能是吸引觀霧山椒魚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族群變異性測定發現觀霧地區的觀霧山椒魚族群變異性極低,未來面臨氣候暖化威脅維護山椒魚棲地更顯重要。民眾如欲瞭解雪霸處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可於雪霸官網自行下載pdf檔瀏覽。
本文經轉授權自台灣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