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兩個凡是」——毛思想的最後堡壘

這就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兩個凡是」的指導思想的經典版本。(BBC中文網)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的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俗稱「兩報一刊」)刊登題為《學好文件抓住綱》的社論。

社論提到:「毛主席在世的時候,我們團結戰鬥在毛主席的偉大旗幟下。現在毛主席逝世了,我們更要高高舉起和堅決捍衛毛主席的偉大旗幟……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要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這就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兩個凡是」的指導思想的經典版本。

社論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汪東興提議寫的,並得到華國鋒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同意。

但「兩個凡是」的出爐有其複雜的歷史原因。1976年10月,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後,被毛澤東生前稱為「你辦事,我放心」的華國鋒擔任黨政軍最高領導職務。

作為一種政治宣言,「兩個凡是」表現了華國鋒接班的「正統地位」。

華國鋒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也有過類似的講話,他講到:「在揭批『四人幫』的鬥爭中,一定要注意,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都必須維護;凡是損害毛主席形像的言行,都必須制止。毛主席這面偉大旗幟,一定要高高舉起,不能丟掉。」

出台用意

在美國研究文革史的學者宋永毅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分析了出台「兩個凡是」的用意。

他說:「有一個流行的看法是:『兩個凡是』的提出是為了阻擾鄧小平出來工作。其實不然,鄧小平出來工作當時已經被華國鋒為首的黨中央決定了。而且毛澤東生前已經有不少稱讚鄧的言辭,足以證明『倒鄧』是『四人幫』的干擾破壞。華國鋒沒有必要再發一篇社論來推翻自己的決策。」

宋永毅接著說,按華當時的理論智囊李鑫的解釋,主要是為了「穩定局勢」,即針對老百姓中流行的「非毛化」思潮。

他說,在1976年10月以後開展的批判「四人幫」的運動中,民間實際上已經突破了只能批「四人幫」不能批毛的藩籬,毛澤東被批為「五人幫」之首。「兩個凡是」就是想把中國民間的「非毛化」拉迴文革的老路,用毛的正統旗幟來維護新政權。

的確,作為一種政治宣言,「兩個凡是」表現了華接班的「正統地位」。受個人資歷限制,華國鋒本人作為「一個過渡」(鄧小平語),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只能「按既定方針辦」(毛澤東對華臨終指示)。華國鋒本人的思想理論體系仍然是堅持文化大革命這個理論路線。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

「兩個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復職務的鄧小平就提出了堅決的反對意見。1977年4月10日,他致信黨中央,鄭重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鄧小平文選》,第2卷,39頁。)

這封信經中央轉發,對於在全黨範圍內削減「兩個凡是」的影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輿論反擊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由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胡耀邦審定的評論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凖》,此文一齣,立即引起「兩個凡是」與實事求是兩種觀點的激烈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