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7 月, 艾力克. 施密特(Eric Schmidt) 擔任Google 執行長兩年後,收到股東,也是公司董事的紅杉資本公司(Sequoia Capital) 合夥人麥克. 摩里茲(MikeMoritz)的電子郵件,他提出下面的建議:你可以考慮8 月中向董事會提出經營報告時,花3 小時說明如何與芬蘭競爭(我認為這不應該等到9 月的會議才討論,這個議題太重要了,我們都知道,想了解一年可以有多短,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芬蘭競爭)。不知情的人可能會對這封信的內容困惑,加州山景市(Mountain View)有著數千名員工、5 年歷史的網際網路新創公司Google,
為何要和芬蘭這個8000 多公里外、人口500 萬、被普遍視為友善、和平的國家競爭呢?
這封郵件送達的時間剛好就在施密特感覺終於能適應Google 的時候。施密特是網威公司(Novell)執行長,更早時在昇陽電腦公司(Sun Microsystems)和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工作;在維吉尼亞州長大的他擁有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科學博士學位,不僅與工程師及電腦科學家共事並不陌生,實際上,他本身就是工程師及電腦科學家。儘管如此,剛到Google 時,施密特感覺這裡跟他待過的地方非常不同。
打從第一天,他就心生感觸:「我感覺我們不再身處堪薩斯了。」(I have a feeling we’re not in Kansas anymore,譯註:電影《綠野仙蹤》的經典台詞,表達進入陌生環境的不安。)他到了分配給他的辦公室,就一般執行長的規格而言稍嫌寒酸,而且他還發覺這間辦公室已經被幾名軟體工程師占用。施密特沒把他們趕出去,他撤到旁邊的另一間辦公室。嗯,與其說是辦公室,倒不如說是個有扇窗戶的小房間。
幾個星期後,情況變得更糟。一天早上,施密特走向他的小房間,注意到他的助理潘姆.蕭爾(Pam Shore)神色不安, 他很快就知道原因:有人要來共用這間辦公室。那個人是搜尋引擎工程師阿米.帕特爾(Amit Patel),他向施密特解釋,他的辦公室已經有5 位「居民」,很快又要多1 個人,他原本想把其中一張辦公桌鋸掉一半,騰出更多空間,但似乎不可行。帕特爾四處晃了晃,發現施密特的辦公室比他的辦公室寬敞,於是就搬進來了(總務人員拒絕把帕特爾的東西搬到施密特的辦公室,帕特爾只好自己動手)。帕特爾和施密特共用辦公室好幾個月,這顯然不是一家用辦公室大小來衡量地位與重要性的公司。
撇開不尋常的辦公室安排,施密特在這家公司適應得倒相當平順。他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及賴利.佩吉(Larry Page)這兩位創辦人的關係持續加深;公司的關鍵字廣告(AdWords)開始創造可觀營收,Google 在2004 年申請公開上市時,財報令多數觀察家驚豔。雖然要再三年後「Google」才會被《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Dictionary)納入成為一個動詞,但使用Google 搜尋引擎已經是數百萬使用者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公司也持續成長,每個月增雇數十名員工,包括2002 年2 月上任的產品管理部門主管強納森.羅森柏格(Jonathan Rosenberg)。跟施密特一樣,羅森柏格的父親也是經濟學教授。在進入Google之前,羅森柏格曾任職寬頻上網服務公司Excite@Home 和蘋果公司,進入Google 後負責建立公司的產品管理團隊,成為施密特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