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台灣媒體頭條》

兩岸針對加入區域整合的共同研究,在正式列入兩岸共識後半年多之後總算著手進行「準備工作的準備」。事實上,不僅共同研究一事進展遲滯,受反服貿學運後台灣政局變化影響,中方對兩岸關係持觀望態度,導致馬英九總統曾數度宣示全力推動的陸客中轉、貨貿協議,及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等進度均緩如牛步,想在最後一年多的任期內完成難度極高。

兩岸規劃在本月底之前兩岸經濟合作與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共同研究一事,進行準備工作磋商。陸委會官員提醒,這並非表示兩岸共同研究即將展開,從「說法」上就可看出雙方對此存在不小的認知差距。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16日同意再審各州是否可以禁止同性婚姻,屆時將裁決兩大問題,分別是州政府禁止同性伴侶結婚和拒絕承認它州締結的同婚是否違反美國憲法保障的人人平權。最高法院將於今年4月聽取2.5小時的法庭辯論,並於6月底前裁定是否取消美國剩下14州的同性婚姻禁止令,這將成為年度最受矚目法案之一。

法院發布命令指出,將會檢視密西根州(Michigan)、肯塔基州(Kentucky)、俄亥俄州(Ohio)和田納西州(Tennessee)的禁止同婚案例。原告之一、來自密西根州的德博爾(April DeBoer)說:「現在我們距離被承認為完整家庭更近一些了,相當興奮。」

馬英九在2014年大選中為敗選負責辭去黨主席,國民黨於1月17日進行黨主席補選,候選人只有朱立倫一人,已篤定當選,國民黨將進入所謂朱立倫世代。

朱立倫參選當主席有主動與被動因素,主動因素如果朱立倫不參選,恐怕在黨內淪落為非主流,只是諸侯而已。而被動因素是吳敦義高明之處,先表明不參選黨主席,透過黨主席一職將朱立倫納入生命共同體,不能讓朱立倫在黨核心外批判執政團隊來養望,形成二個太陽,甚至重蹈2007年馬王黨主席之爭模式,為後續埋下導火線。

國民黨昨天選舉新黨魁,仍保有黨員身分的立法院長王金平,返回高雄路竹投票。他一投完票就受許多鄉親簇擁,紛紛要他「出來選總統」,王金平一臉尷尬,直呼「謝謝他們的捧場」、「一切隨緣」。

王金平加入國民黨的黨齡,今年正好第五十年,他因關心民進黨立法委員柯建銘的背信官司,遭國民黨循法律途徑,要撤銷他的黨籍,黨籍官司纏訟一年多未定讞,昨天他才能繼續以國民黨員身分,參與黨主席選舉投票。

台中立委補選,國民黨蕭家淇、民進黨黃國書「拚輸贏」;兩人在地方政壇交手長達20載,互稱對方「政策攻防的對手,建設台中的隊友」,選舉激戰,但兩人仍能維持君子風度,談笑間現機鋒,拚選舉不減好交情。

「如果不是黃國書,我不必每天跑到鐵腿!」蕭、黃接受專訪,兩人在門口巧遇,「黏踢踢」地握手、擁抱,一起走進受訪的會議室,蕭家淇的玩笑話肯定對手實力,黃國書回敬「你的總部設在我家樓下,我會公告『以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