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曾經閱讀相關訊息,或打算造訪今日的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重慶、成都,或其他的中國大都會中心,你應該知道身為一個旅客,可能會對中國城市發展的步伐感到目眩神迷。中國以閃電般的西化速度,瞬息之間在他們自己設定的「競賽」裡,超越了歐洲和北美地區的城市。相較於重遊紐約、倫敦或東京,只看到過時和相對受壓迫市容的旅客,中國城市建築西化的現象引發了各式各樣關於探索中國「新與舊」的問題,其中也包含了對中國建築工程和城市設計兩千多年傳統的。一個在一千年間如此徹底系統化的傳統,以及深刻融入中國思想和文化的小住宅,如今已改建及加入建築師的創意。此外,還有一步步緩慢到幾乎難以察覺的演化,即在與現代西方相遇之前所發生的基本形式上的轉變。
*浙江天都城黃色的「山頂城堡」矗立在「法國小鎮」山丘上。(時報出版提供)
多數人不甚了解的中國傳統之一:主題式的剽竊。根據中國正史的記載,這可以回溯至西元前三世紀後期,第一位統一天下的皇帝秦始皇。秦始皇在先後征服最後堅守的六國之後,在首都咸陽外,沿著渭河下游的河岸,剽竊並複製了每一國當地的宮殿(大約是原建築三分之二的規模)。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區域文化的多樣性(從字體到建築風格)仍然相當可觀;多元的建築風貌對居民而言勢必是美不勝收的景色,可匹敵當今大都會舊與新的對比。包括當時的皇室花園,此剽竊的本質顯示的是統治者的「占領清單」:在專屬保存建立之後,引發了中國私有花園的興起,儘管這些私有花園實為豢養珍禽異獸、園藝造景、人造地理景觀「天上宮闕的縮影」。然而這一切都在在象徵著統治者擁有將各個領地的文化特色聚集一處的實力,因此也象徵著其獨大的霸權。舉一個經典的例子,在計劃入侵當時滇緬王朝南端(現今雲南省)的初期,漢武帝(在位時間為西元前一五七.八七年)已先行製作昆明滇池的縮小模型,並根據這個模型模擬海軍的攻擊路線。從古至今,這類剽竊與複製建築的行為從未間斷。打造迷你版的異地景觀與建築,加速了統治者將複本「收藏」,並且化作實際的占有與掌控。現代史學家應意識到在二十世紀五○年代左右,蘇聯式建築形態的剽竊──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絲毫不亞於文化的質變,因為它代表著中國的躍進,成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先驅。
*杭州仿效威尼斯的水都。(時報出版提供)
中國剽竊「其他」類型的建築,得歸功於各類談判協商的結果。最近,甯強教授給我看一張圖木舒克市飯店的照片。圖木舒克市位於中國的最西端,東邊是喀什市(舊稱喀什噶爾)。這個飯店建築可見到從漢諾威到瑞典、芬蘭任何一地十八世紀北歐風格的身影。當這家大飯店提出複製符合當地族裔伊朗樣式建物企劃案時,省級行政機構的漢族成員開始百般阻撓。理由是如果誰發動了一場穆斯林起義向政府抗議,暴亂者自然將湧入並堅守這類的地點。最後,建築設計師態度軟化,設計了一座與原始構想截然不同的傳統中國式建築。然而,之後卻演變成了穆斯林維吾爾族的官員提出抗議,他們稱這棟建築為對領地文化的侵犯。經過三次的協商之後,政治敏感度高的建築師決定選擇北歐風格的設計,最後雙方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