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複製聚居地的城市規劃師、設計師、專家和促銷人員,盡可能地控管複本的各個層面,但擬像部分仍與當地生活領域脫節。在開發商選擇性地複製歐美建築元素的同時,也得保證他們會將當地重要到令中國居民拒絕放棄的生活特點納入其中。這些往往是「不可妥協」的中國元素,例如廣泛的家人關係(包括幾代同堂,與生活在一起的幫傭)、住屋內的庭院、爐灶(即廚房)以及風水等。許多這類的元素和建築的風格在毛澤東時代都曾被迫妥協,然而現今的中國房主急著想要將它恢復。這些中國建築和都市化微妙的影響,導致擬像景觀在「西化」的同時,還必須確保中國生活的重要元素在其中得以繼續保存。
*崑山英國鎮開發區入口處的噴泉,對居民而言,自宅將合併有「古典英式建築概念」。 (時報出版提供)
雖然是從多方面來看西方與西式,但在主題城鎮景觀的別墅規劃方面,經常是為了要更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而加以調整。例如上海的北歐新鎮,住屋設有距離廚房不遠的小臥室和浴室,以備中國上流階級的家庭傭人所使用;另外設有足夠數量的臥室,以適應傳統的三代同堂家庭。房地產經紀人透過迷你模型或是樣品屋,引領潛在買家在北歐新鎮間遊覽。他們並且會向客戶謹慎表明,哪一間臥室最適合祖父母輩的家人居住(通常位於一樓且鄰近浴室),並且明確地指出額外的臥室可當作其他親戚的臥房(而非客房或是其他類型的生活空間)。
部分社區甚至已經將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加入住屋布局。「庭院,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難以割捨的東西,」銷售手冊中解釋。「我們的祖先在大宅院、公寓等建物中出生、成長;正因如此,回歸庭院生活是無數家庭的希望。」在聖卡洛斯社區,洛可可式的外牆和天井兩側的希臘雕像被排屋中心的露天庭院所取代。
此外,這些住家的廚房規劃,為了便於符合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而加以調整。新南威爾士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阮昕提到,對比典型西方住宅中的開放式廚房,這些廚房是「獨特的當代中國」,封閉並完全與用餐區分離。廚房配備也迎合了中國人的烹飪需求:烤箱通常被省略;爐子的範圍加大使其能放置中式鍋爐;不鏽鋼罩的設計可過濾烹煮過程產生的油煙。
*「上海的小白宮」,它是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始建於1905年,用來作為法國租界工商會主任的住家。(時報出版提供)
風水法則經常應用來確定西方風格住宅區的建地方位、布局和景觀。依據風水法則,南方是最吉祥的方位,水是財庫象徵能聚集財氣;因此住宅朝南並面向人工運河,是這些社區的共同特徵。在如天津的「團泊新城」或上海的鼎邦麗池等發展建案裡,住宅全部朝南、面向人工水域。羅店鎮的物業經理尹黛解釋說,買家將聚居地內的小型人工湖視為「最吸引人」的房產特徵。她接著說:「商人愛水:他們認為水會幫助自己賺大錢,獲得好運。」
而當多數社區遵循最大土地使用效能、住屋朝南的典型當代中式建築原則時,包括魏瑪別墅在內的房地產,依舊堅持模仿歐洲城鎮的曲線布局。但建商在規劃時仍藉著平行式的對齊住屋,使朝北的單位數極小化,並且這些朝北的單位標價也較低。
此外,開發商通常會透過庭園造景,試圖同時迎合本地和外國的設計元素,例如以中國傳統園林為靈感的希臘神祇雕像和歐洲皇室風格。在羅店鎮的美蘭湖別墅或上海的建德世界別墅,有小寶塔石和岩石打造的噴泉、環繞的歐風排屋與別墅,其中栽種茂盛的竹林(傳統上被視為幸福和幸運的象徵)、岩石鑿成的蜿蜒路徑,在典型的中國園林都可以見到。以這類微妙卻重要的規劃手法,建案設計師已偏離嚴謹的歐洲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中國道地的信仰和傳統習俗。
雖然嚴謹而純粹(意即未混雜「局部調整」)的西式建物在一開始的確吸引了不少買家的注意,但一旦買家正式入住之後,這些「特色」就變成「不討喜的設計」。中國居民經常會察覺到其中的不便、不舒適與不實用。某些人抱怨建築師和規劃師(多半為外國人)沒有考慮到中國人具體使用空間的習慣模式。在一些實際建案中,過度堅持西式規劃以及忽略中式住宅的爐灶、家族、布局和風水四個價值觀,最終將轉為開發商的負擔。例如,羅店鎮別墅最初的銷售成績不佳,正是因為歐洲建築師沒有按照風水原則更改自己的設計。中國買家對於「大門」的規劃十分在意;位置錯誤、不正確的方位、缺乏對稱性或是結構不當的玄關,都會使得潛在買家望之卻步。而事實上,一直等到開發商對屋主改造建物外觀的限制放寬之後,主題城鎮的房地產銷售量才得以提升。二○○八年,幾乎每一戶北歐新鎮的住家,都嚴守風水原則進行重新裝修。新的入口、建柱和門廊,均安置在住宅「朝南」的一側,舊有與新建的玄關改造得更為對稱,動線也設計得較為暢通。
另外,內部格局和每個房間的陳設,也可能是讓大量潛在買家、居民流失的因素。安亭鎮的房地產經紀人雷興抱怨說,在房產市場工作將近四年,某些公寓還乏人問津,因為它們的格局不符合中國家庭的需求。「當他們決定打造安亭鎮時,絕對竹林、岩石、池塘和一個小型涼亭,坐落在上海建德世界別墅花園的社區內。
不僅是希望外觀充滿德國風情,而是希望內裝也『非中式』,」他說。「設計師忘了考量中國人如何生活,客房的格局和方位並不恰當。」上海藍色劍橋居民表示,儘管受到鄰近泰晤士小鎮西式風格的吸引,但卻認為他們的土地規劃得「相當糟糕」。典型的高級中國住宅必須擁有一大型的多功能空間,然而西方別墅通常將單一樓層劃分為許多專用於單一功能(如用餐、就寢、工作、娛樂等)的小房間。居住在藍色劍橋的一對夫婦在訪談中提到,他們覺得英式別墅的格局「被浪費了」:配置不當的走廊和樓梯,讓原先可能變得寬敞的房間顯得侷促。
而無論理由是偏好更寬敞的房間、數量多的窗戶或是非西方建物典型方位的住屋,許多中國人現在已經發現:西式家園不盡然是「最佳的選擇」。具體來說,經過購屋或重建時的務實考量過程,這些中國人開始繪製出他們在後毛澤東時期心目中理想的「新」中國,以一種採用並保留每個文明元素交會東方與西方的模式,回應中國不斷變化與演進的文化、政治與經濟壓力。
※ 從白宮到凡爾賽宮、巴黎鐵塔,再到水都威尼斯,中國的「山寨建築」遍及全國,剽竊對象也遍及全球,這是第一本以文化、歷史、時代性的角度探討中國山寨建築的專書,由時報出版出版,風傳媒與時報出版合作搶先刊登精采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