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日宣布啟動首次全國性範圍的「海洋經濟調查」,國務院將其定調為「一項重大的國情、海情調查」,調查對象包含境內所有從事海洋經濟活動的涉海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漁民(不含港澳與台灣),預計於2015年7月發布調查成果。
這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經營、生產能力、對外貿易、能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以及海洋工程項目基本情況、圍填海規模情況、海洋防災減災、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情況;涉海企業融資情況、臨海開發區情況、海島海洋經濟情況等。
中國近年喊出「海洋強國」的口號,與各國的海權爭議也時有所聞。事實上,發展海洋經濟,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2011年-2015年)即揭示將扮演要角。
去年初發布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訂出目標:「十二五」期間全中國的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015年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GDP的比重也將達到10%,新增涉海就業人員260萬人;海上油氣產量也將在2015年達到6000萬噸油當量。
去年多個省份也相繼公布了與海洋經濟發展的國家級區域規劃。如福建省規劃2015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7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廣東為1兆500億元;浙江也預計投資超過1兆200億元元的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海南三沙的海洋經濟規模也有望上兆元。
中國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面積、70萬平方公里的油氣資源沉積盆地、400億噸的海洋石油資源量,「十二五」也提出將加強油氣勘探的規模,並兼顧海洋治理、防治汙染,成立各級海洋保護區。
此次的海洋經濟調查,預計在取得各項基礎數據後,以滿足海洋經濟統計分析、監測預警和評估決策等資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