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尼伯特報到,但今天北部風雨不如預期,颱風假再度引發爭議,氣象局說,主要是台灣地形導致颱風南偏,專家建議應從風險管理角度看待。
今年首颱尼伯特來勢洶洶,登陸台灣前一直是強颱等級,全台嚴加戒備,昨晚氣象局風雨預測公布後,各縣市也紛紛宣布停班停課,就怕颱風釀災。

台東首當其衝 北台灣和風細雨
不過,隨著尼伯特颱風接觸台灣陸地,颱風強度也逐漸減弱成為中度颱風,颱風路徑也比前2天各界預測的較為偏南,台東首當其衝,許多路樹、招牌和玻璃被吹破,中南部也出現明顯降雨,反而是北台灣風雨不如預期。

氣象局技正林怡良:颱風登陸後結構受到中央山脈破壞
針對北台灣風雨不如預期,氣象局技正陳怡良說,颱風路徑本來就會因為台灣的地形而產生變化,因此需要密集更新動態,這次尼伯特颱風登陸後結構受到中央山脈破壞,路徑南偏,北台灣有地形屏障,風雨轉小。

「路徑南偏對台灣是比較好的發展」,陳怡良說,如果颱風依照原本預測路徑從台灣中部穿過,全台都會籠罩在暴風圈中,那麼北台灣勢必會風雨交加,而尼伯特颱風南偏,就是走一個較可以維持完整結構的路徑。 (相關報導: 尼伯特14:30從台南出海 5縣市提防超大豪雨 | 更多文章 )
吳德榮:台灣預測是各國最準的
中央大學大氣系副教授吳德榮分析,這次台灣的預測已經是各國預測中最準的,各國所預測的路徑都是一路往南修,而氣象局預測的暴風半徑和路徑是最符合現況的,沒有「報不準」的問題。他表示,颱風預測本來就會有落差,不同模式模擬颱風被地形破壞的程度不同,而較強颱風的導引氣流是比較厚的,弱的颱風的導引氣流則在中、低層大氣,所以各模式就產生極大分歧,各縣市首長應用風險管理角度評估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