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傳出消息,轉戰中國信託產險一年半就帶領公司奪下2024業績成長王,並且擺脫虧損陰霾、員工年終獎金有望增加的富邦產險老將林承斌,即將因為屆滿65歲而卸下中信產總座職務,準備接替他的是另外一位「富邦產寶寶」,將是中信產連續第三位來自富邦產的總座。
國內產險業不含再保險公司共有19家,身為中信金控孫公司、台灣人壽子公司,中信產險始終排名末段班,有關高層興起從第一名公司挖角的念頭,雄霸台灣產險業數十年的富邦產險成了對象。1968年次、當時僅53歲的富邦產企劃部副總郭世昌於2021年6月出任中信產總座,年輕有為、頭腦靈活,可惜遇到防疫險風暴降為副總以示負責,2023年7月由更資深的「富邦產寶寶」林承斌出任中信產總座。
郭世昌台大機械系畢業、當兵退伍後不久就進入富邦產,在富邦集團待了27年,算是「富邦寶寶」;林承斌更是在富邦產待了33年,且是交大土木工程所碩士畢業後就進入富邦產,轉戰中信產之前就只待過這麼一家公司,堪稱不折不扣的「富邦產寶寶」,林早年還曾考取保發中心獎學金,到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念了一年的保險學士後碩士課程,後來又被公司派去就讀半年,利用這合計一年半時間,考取代表具備產險專業資格的ACII證照(英國產險核人證照)。
林承斌是國內產險業知名的企業保險專家,尤其是責任險與新種險,嫻熟商品,也督導過財會、IT、人資、企劃等部門,歷練完整,富邦產的老同事說他「學識淵博、勇於任事」,中信產的員工則是佩服他紮實的基本功,「林總(林承斌)都是一直挖挖挖,挖到最底層,從最根本的問題去解決。」
林承斌追根究底,翻轉中信產財業務表現

以汽車險為例,向來是國內產險業最大業務、簽單保費占比大約一半,中信產因為任意車險的損失率(自留賠款/自留保費)偏高、將近60%,2023年任意車險做了僅約10億元生意(簽單保費)稅前就虧了約8000萬元,林承斌親自開會、分析損失原因、進行專案調整、明確衝刺方向,2024年中信產的任意車險果真虧轉盈,變成稅前獲利約2000萬元。
中信產員工說,汽車險的種類很多,像是車體險、竊盜險、第三人責任險、超額責任險...等等,車子又分成轎車、休旅車、公司車、長租車、國產車或進口車...等等,「他(林承斌)要我們分析,每一個細項有沒有賺錢,虧損是因為保費太低、業績量太小,還是通路不會賣,然後按他分析出來的結果逐步調整與改善。」
中信產的員工說:「林總(林承斌)很努力,也很辛苦,我們都跟在他腳步後面一直追、一直追,他跑很快。」林承斌拚了命的要讓中信產變好的模樣,與他在富邦產擔任資深副總期間,媒體熟悉的氣定神閒的發言人,或是他所擅長,講究放鬆、慢練的太極拳拳法很不相同。「只能說中信挖到寶了。」富邦產的前同事說。 (相關報導: 金管會送保險業跨年大禮 第四階段措施ICS估增21〜42個百分點、健康險賣多者受惠大 | 更多文章 )
產險公會統計顯示,國內19家產險公司的業績成長力道,2024年由中信產以簽單保費年增21.3%奪冠,中信產去年簽單保費約30.8億元,創下公司成立以來新高,且是首次突破30億元,業績創高的同時獲利也轉正,顯示中信產並非賠錢搶市,而是真正找到獲利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