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還是一次7艘!」台船董座曝對潛艦預算真實想法:只盼不中斷

台船新任董事長黃正弘與媒體見面,透露對於潛艦以及後續艦計畫,台船有何規劃。(張曜麟攝)

「海鯤號」目前正在執行泊港測試(HAT),預計在4月則會出海進行海上測試(SAT),這艘經歷朝野攻防、軍火商上下其手、大國博弈,同時耗資近500億的國造潛艦,即將迎來最後的挑戰,台船新任董事長黃正弘、總經理蔡坤宗2024年1月6日首度與媒體見面,對於潛艦以及後續艦計畫,台船有何規劃?

海軍原訂自2019年起至2025年執行建造「海鯤號」潛艦的「潛艦國造-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預算,總計493億6170萬9000元。目前第二階段確定延遲4年到2029年結案,同時外交國防委員會也提主決議,要求等原型艦駛離高雄港並開始具體執行海上測試後,始得動支。另一部分,「潛艦國造第三階段後續艦籌建」計畫,總金額2840億8080萬元,計畫期程為2025年至2038年,共計14年,首年度經費編列19億9600萬5000元。雖然目前初審「有條件通過」,但後續仍會進行朝野協商,若未果將再送院會表決。

對於海鯤號目前HAT進度為何?黃正弘指出,目前都按照期程進行中,4月會進行SAT,11月將如期交艦。後續艦的第一批2艘是否要簽約?黃正弘表示,在外交國防委員會初步投票通過,但後續還是要送協商,如果協商失敗就要送到大院表決,但造一艘船有前因後果,前因就是要有訂單跟機會,當有機會後就需要人力、設備、材料等將船完成,在首艦因為政府規劃下,所以台船進行配合。

後續艦若表決未過 黃正弘:廠房、設備、人才都浪費掉了

黃正弘指出,在這情況下,台船成立海昌團隊,目前共有800多人,並且蓋了海昌大樓,也買了很多潛艦專用設備,當然也跟潛艦廠商下了許多訂單,假如後續艦最壞狀況是表決未通過,這樣800多位的專業人員可能會被迫解散,這就很可能像以前做國機國造IDF一樣,中斷了之後,要再做訓練機,連原本的設計來源都不見。

再者,黃正弘也說,這些設備、廠房都會浪費掉,因為這些本身就是很昂貴的設備,變成台船財產後,每年也成為台船的負擔。第三,有關設備採購部分,在做原型艦時,設備採購非常困難,因為台灣沒有經驗,國外也不願意賣給我們,但經過這幾年下來,有些國外好的設備商,已經開出很好價格,並願意跟台灣簽「前置合約」,也就是可以先下訂單,他們就能夠先備料,這些設備由於較為複雜,所以做好大概要一年至兩年,所以簽約後合約生效,對方就可以開始備料生產,並配合台船期程交貨,假如經費不順,前置合約就無法生效,未來如果要再買,就會很困難,因為已經違約了。

黃正弘語重心長的說,最重要的是人才斷層,如果人才散掉,之後也很難再把這批人找回來,唯一的就是從新開始,而潛艦原型艦從開始要做到現在,也10年了,不覺得還有多少10年可以浪費,所以計畫一定要延續,至於如何延續,其實可以討論,但重點不能中斷。 (相關報導: 人物》國造潛艦「14年絕對做不出來」!大將軍陳永康一夫當關改變了總統號令 更多文章

目前海昌廠800多人,扣除參與海鯤號HAT人員,剩下幾百人該如何運用?蔡坤宗指出,不論是HAT還是SAT確實不用到800多人,所以有其他閒置出來的人力,就是做後續艦的準備,包括一些設計還是需要做精進,另外則是相關做採購人員,後續艦還是可以先去找設備廠家談,但還未生效,若要生效則是要等跟海軍簽約,不過已經可以先洽談;第三種人就是真正施工的人,有一部分做訓練,還有部分則是在台船自費下,做後續艦相關施工,例如電焊等。這800多人不只有台船的人,還包括中科院、海軍等,這些人到目前都有繼續維持。

20250106-台船董事長黃正弘(左)、台船總經理蔡坤宗(右)。(張曜麟攝)
台船董事長黃正弘(左)、台船總經理蔡坤宗(右)。(張曜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