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柯文哲再度收押禁見!仍是未來兩場選戰最大變數?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再度遭北院裁定羈押。(顏麟宇攝)

柯文哲於2024年12月27日以高額保釋金交保,但檢方隨後兩度抗告,經過兩次羈押庭審理後,於2025年1月2日被裁定再次收押禁見。

儘管如此,柯文哲在短暫自由的幾天內,利用網路社交媒體創造了可觀的聲量,顯示其政治能量並未因司法案件與輿論批評而完全消散。他在網路上的影響力,以及對未來選舉格局的潛在攪動,讓他仍是2026與2028兩場選戰中的重要變數。

一、柯文哲的政治基礎與網路能量

「小草」作為柯文哲與民眾黨的核心支持者,在司法風波期間展現了高度的忠誠。儘管柯文哲面臨多起司法案件,他們的支持並未因而瓦解,反而在社交媒體上,甚至走上街頭,持續發聲力挺「阿北」。這樣的支持群體,為柯文哲提供了穩定的政治基礎。

此外,柯文哲的語言風格與議題操作力,對部分中間選民依然有一定吸引力。雖然他的信任度大幅下降,但尖銳且直白的批評方式,仍能引導部分中間選民對民進黨的不滿,進而影響他們的投票行為。柯文哲在這樣的輿論場域中,依舊具備攪動政治氛圍的能力。

二、網路能量背後的政治信號

柯文哲的網路聲量不僅反映支持者的忠誠,也顯示他仍能吸引非支持者的注意力。即使部分中間選民因他的形象受損和司法纏訟而對他失去信任,他對執政黨的尖銳批評仍可能讓這些選民認為,民進黨的表現更加令人失望,進一步影響政治支持取向。

柯文哲於12月27日交保後,透過車窗向支持者致意的短片,配以旁白提問是否因感動而落淚,迅速吸引了9.8萬次按讚。而他在1月1日發表的新年感言,更於24小時內累積超過12萬次按讚,充分展現其在數位輿論場上的高度動員力。這些數據顯示,柯文哲在網路上的影響力,已超越傳統支持者範圍,成為左右輿論的重要力量之一。

三、柯文哲對2026與2028選舉的影響

柯文哲的網路能量,可能對未來選舉產生潛在的干擾力。無論是透過自己的政治動作,還是作為影響輿論的「場外啦啦隊」,他都可能繼續攪動選舉格局。

首先,柯文哲能否穩固「小草」群體的忠誠度,並將這股力量轉化為民眾黨的穩定支持基礎,將直接影響該黨的未來選舉表現。其次,他對中間選民的影響力,可能讓他們轉向支持其他反對黨勢力,或選擇以棄投民進黨的方式表達不滿,從而對藍綠選票消長產生重要影響。

四、民調數據揭示的挑戰與支持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2024年12月30日的民調數據,柯文哲的信任度為19.9%,不信任度則高達70.3%。而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所做的長期政黨支持度追蹤調查,民眾黨的支持度在2024年2月為22.5%,5月降至18.2%,到了9月進一步下跌至12.6%,並在12月達到最低點的11.9%。

這一數據顯示,民眾黨的支持度在2024年5月爆出柯文哲涉及金華城弊案及政治獻金帳務問題後,開始迅速下滑。在9月柯文哲被正式收押之前,民眾黨的支持度已從年初的22.5%跌至僅剩一半的12.6%。然而,令人關注的是,在柯文哲收押後的四個月中,支持度僅小幅下滑0.7個百分點,從12.6%降至11.9%。

這顯示出柯文哲雖然失去了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但仍保有一批始終如一的忠實支持者。在他正式被收押之前,這些中間選民因案件爆發及相關疑似弊案逐漸流失,而剩下的多為對柯文哲有高度忠誠的「小草」群體。這些支持者即使面對柯文哲的司法挑戰,仍選擇堅定支持,也說明案件的揭露對他們的支持態度影響有限。

這一現象進一步支持了一種推論:中間選民在案件全面爆發及政治獻金問題曝光後,已經轉向或放棄支持民眾黨,而留下的忠實支持者在柯文哲收押後,繼續對其展現穩定的支持度。

未來選戰場外「最強啦啦隊」?

未來三年多裡,柯文哲可能仍處於收押禁見的狀態,接受司法程序的審理;也可能再度交保,回到相對自由的環境。然而,無論他是否能在此期間對外發聲,他的存在與相關動作都將繼續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對忠實支持者及中間選民產生深遠的影響。

柯文哲的政治能量未因司法案件完全消失。他在數位輿論場上的強大動員力,讓他即便無法自身參選,身處選舉場外,依然可能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場外啦啦隊」。他的動作和聲音,可能持續牽動政壇,影響藍綠對抗格局。柯文哲在2026與2028選舉中能產生多少不可忽視的變數,仍充滿懸念。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停審高虹安VS.再押柯文哲 更多文章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